-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天冲刺2012年高考语文二轮三轮总复习专题学案第1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精品课件(湖南专用)
丁亥年的春天,我的船在长江中翻了,丙戌年创作的诗歌也随之丢失了。戊子秋,符节移到山中,而丁亥年所作的诗都丢失了。唐寅年夏,我率军队又入海,而戊子、己丑年所作的诗又都丢失了。然而搜集残缺不全的诗稿,十篇仅存三四篇。等到辛卯年位于浙江舟山的昌国被攻陷,书箱中的草稿竟然一篇也没有留下。文字多么的不幸,竟然达到这种地步! 第7课时 │ 新题精练 接着这以后,我才编辑新旧篇章,渐渐地编成卷册。丙申年,昌国第二次陷落,诗稿丢失了十分之三。戊戌年,我在羊山一带翻船,诗稿丢失了十分之七。己亥年,在长江之战中,一同抗清的郑成功也战败了,我因隐秘行走才得以回来,大凡留下只能用来盖盛酱的瓦罐的诗文,全部和石头一起沉入江底,这才知道文字也有遭天灾的厄运啊。 第7课时 │ 新题精练 这些年来,我悲叹国难未平,期待乱世平安如同盼望黄河变清一样困难,想借助乐歌来代替年谱。于是向亲朋好友索要他们收录的,宾客随从依次抄录的诗歌。我的记性很好,又把能够回忆起的旧作,记载在纸上,共得到若干首。这些也只不过像整锅肉中的一块而已。只是过去的诗作不能再查考,所以编订的难度几乎像恢复《广陵散》一样。 第7课时 │ 新题精练 唉!国破家亡之际,我又不合情理地担任将帅,既然不能讨贼复仇,难道却想凭借诗作闻名后世吗?只是杜甫面临天宝之乱,在蜀地漂泊奔波,始终没有荒废诗歌创作,从那时到现在,他的诗都被称为诗史。陶渊明亲身遭逢晋乱,辞官回家,写实作文必定写上晋安帝义煕的年号。他的志向令人悲痛,他的真情的确令人怀念啊。既然这样,那么我的诗集为什么要取名为《奇零草》呢?这是因为卷册稀稀落落大量散失,已经不是全貌,譬如兵家握奇阵中的余阵,又可以用来说明这些都是我在军旅之间所创作的。 第7课时 │ 新题精练 第8课时 史传类阅读 第8课时 史传类阅读 第8课时 │ 典例导练 典例导练 1 [2011·安徽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19分) 万贞文先生传 [清]全祖望 贞文先生万斯同,字季野,鄞人也,户部郎泰第八子。少不驯,弗肯帖帖随诸兄,所过多残灭,诸兄亦忽之。户部思寄之僧舍,已而以其顽,闭之空室中。先生窃视架上有明史料数十册,读之甚喜,数日而毕;又见有经学诸书,皆尽之。 既出,因时时随诸兄后,听其议论。一日伯兄斯年家课,先生欲豫焉,伯兄笑曰:“汝何知?”先生答曰:“观诸兄所造,亦易与耳。”伯兄骤闻而骇之,曰:“然则吾将试汝。”因杂出经义目试之,汗浸千言,俄顷而就。伯兄大惊,持之而泣,以告户部曰:“几失吾弟。”户部亦愕然曰:“几失吾子。”是日始为先生新衣履,送入塾读书。逾年,遣请业于梨洲先生,则置之绛帐中高坐。先生读书五行并下,如决海堤,然尝守先儒之戒,以为无益之书不必观,无益之文不必为也,故于书无所不读,而识其大者。 第8课时 │ 典例导练 2.对比论证。就是将一事物相对的两面进行对比,或把一事物与另外的事物进行对比,以便增强论证的效果。比如,《过秦论》就运用四个对比——秦国先强后弱或先盛后衰的对比、秦国与六国的对比、秦统一六国与陈涉起义的对比、陈涉起义与六国破灭的对比,在层层对比中凸显了“主客观形势的不同”“强弱、盛衰、难易的不同”,从而深刻地揭示了秦灭亡的深刻原因——“仁义不施”,很好地劝诫了当时的统治者。 3.举例论证。就是通过列举典型事例论证论点,进而使论点更具说服力。例如,《六国论》就通过列举韩、魏、楚三国因赂秦而亡,以及赵、齐、燕三国随之因被逐渐削弱而灭亡,有力地论证了“弊在赂秦”的观点。 第7课时 │ 点拨提升 (二)阅读文言抒情散文要理解抒情方式。 1.借景抒情。就是借助对景物的描写抒发感情。比如,《兰亭集序》中的“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就让作者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2.托物寄情。就是借助对景物的描摹,用景物寄托作者深厚的感情或志向。比如,《项脊轩志》的结尾“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归有光就是借枇杷树传达了对亡妻的思念与哀悼。 3.借生活细节抒情。就是融情于具体的生活细节中。比如,《项脊轩志》中的“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一句,就在具体的生活细节中传达了母亲的殷殷关切,也传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与思念之情。 第7课时 │ 点拨提升 文言散文阅读中常出现的错误 (一)缺少整体意识。 文言散文阅读首先要树立整体阅读意识。即便是一个选段,出题者都是从文章相对独立的部分节选出来的。许多考生不明白这一点,误以为只需理解所设题目对应的内容,贪图便道,往往由于没能抓住全文的主旨,导致对部分的理解出现偏差。 (二)不辨文体。文言散文主要包括文言议论散文和文言抒情散文,它们由于表达方式的差异而有着本质的差别,不少考生阅读时不能根据不同文体采取不同的阅读思路,不注意文体差别,不注意各自不同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古诗两首教学PPT课件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9课_1.ppt
- 古诗两首春日PPT课件三年级语文下册.ppt
- 古诗两首望庐山瀑布ppt二年级语文下册.ppt
- 古诗三首(《石灰吟》《竹石》《夏日绝句》)_2.ppt
- 古诗三首(《石灰吟》《竹石》《夏日绝句》)_5.ppt
- 古诗两首(咏柳春日)人教版小学三下.ppt
- 古诗两首课件(语文S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件).ppt
- 古诗两首(咏柳春日)人教版小学三下_1.ppt
- 古诗二首课件(北师大版语文三年级下册).ppt
- 古诗词三首忆江南2PPT课件(人教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下册.ppt
- 西安理工大学高科学院《宽带接入与互联网通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doc
- 江苏省横林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最后冲刺)语文试卷含解析.doc
-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校2025届第二学期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初三英语试题(二模)含答案.doc
- 西北工业大学《统计软件应用实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doc
- 江苏省辅仁高级中学2025年高考语文试题二模试题及参考答案含解析.doc
- 黑龙江省牡丹江管理局2025届初三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查物理试题理试题含解析.doc
- 联盟)山东省菏泽一中2025届高三第五次模拟考试英语试题试卷含解析.doc
- 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中华文明简史》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doc
- 2025年江西省景德镇一中初三阶段性调研测试数学试题不含附加题含解析.doc
- 重庆市重庆一中2024年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英语试卷含解析.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