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林徽因.PPT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徐志摩-林徽因

世纪初:新诗的“尝试” 20年代:徐志摩与新月派 30年代:戴望舒、卞之琳与现代派诗 40年代:穆旦与九叶派 (一)尝试中的新诗:胡适作品 (二)徐志摩:新月派的绅士风情 关于“新月派” 徐志摩诗歌:“爱、美、自由” 代表作:《偶然》 音乐美 启发者:泰戈尔 开创者:闻一多、徐志摩、梁实秋 理论主张:“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三女杰:凌叔华、方令孺、林徽因 后起之秀:卞之琳 When I am dead,my dearest, Sing no sad songs for me; Plant thou no roses at my head, Nor shady cypress tree; ?Be the green grass above me With showers and dewdrops wet; ?And if thou wilt,remember, ??And if thou wilt,forget. ?I shall not see the shadows, ??I shall not feel the rain; 我坟上不必安插蔷薇, ?也无需浓荫的柏树; ?让盖着我的青青的草, ?淋着雨,也沾着露珠; ?假如你愿意,请记着我, ?要是你甘心,忘了我。 ??我再不见地面的青荫, ??觉不到雨露的甜蜜; ??I shall not hear the nig htin gale ??Sing on,as if in pain; ?And dreaming through the twilight ??That doth not rise nor set, ?Haply I may remember, ?And haply may forget. ?再听不见夜莺的歌喉, 在黑暗中倾听悲啼, 在悠久的昏暮中消沉; 阳光不升起,也不消翳。 我也许,也许我记得你, ?我也许,我也许忘记。 Christina Rossetti(1830-1894)的诗作Song /徐志摩? 译 艺术渊源:法国象征派诗歌、美国意象派诗歌和以T·S·艾略特为代表的现代主义诗潮 ;唐五代温李一派 内容:与社会公众主题相疏离,多聚焦于内心世界,抒写自我情绪与感觉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个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卞之琳是30年代中国文坛“现代派”诗歌的重要代表人物。卞之琳的创作与提倡格律诗的新月派有关联,但他的风格实际上更接近于象征派。 感觉敏锐,善于将情思与理念深藏于诗意之中,有时却不免给人隐晦之感。 讲究音节的整饬,追求文字的奇巧,不少篇章弥漫着忧郁惆怅的情绪。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十月三日 第一节: (一)画面 “你”是画面的主体人物,画的中心视点。围绕他,有桥、有风景、有楼上看风景的人。作者把这些看来零乱的人和物,巧妙地组织在一个框架中,构成了一幅水墨丹青小品或构图匀称的风物素描 。 (二)哲学沉思: 这宇宙与人生中,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而一切事物又是互为关联的。 第二节 (一)画面: 现实与想象图景的结合。 也许是看风景归来的人,或许是无关的另外的人,总之这“你”可以是“他”,也可以换成“我”,这些不重要。重要的仍是主客位置的互换所表现的相对性。 (二)哲学沉思: 在宇宙乃至整个人生历程中,一切都能是相对的,又都是互相关联的。在感情的结合中,一刹那未尝不可以是千古;在人生与道德的领域中,生与死、喜与悲、善与恶、美与丑……等等,都不是绝对的孤立的存在,而是相对的、互相关联的。 对举互文 句子的首尾相联,加强了语言的密度,主语和宾语、主体意象与客体意象的互换,增强了诗画意境的效果,在视觉与听觉上都产生了一种音义回旋的美感效果,隐喻的相对关联的哲理也得到了形象的深邃性和具体性。 “淘洗”与诗的“非个人化” “淘洗”了个人感情,实践诗的“非个人化”,而增强了诗的普遍性 。诗中的“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