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新版)记忆存储在秋风的硬盘里.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版)记忆存储在秋风的硬盘里

记忆存储在秋风的硬盘里 酷暑的余热还没有褪尽,秋风就已悄悄地吹黄了苞米,吹红了高粱。当它吹到脸上脑海里闪现出郭小川的诗句“秋风象一把柔韧的梳子,梳理着静静的团泊洼” 1978年在师范读书的时候,我读到了郭小川的诗《团泊洼的秋天》,也就是从那时起我知道了郭小川并喜欢上他的诗。后来我又读过了他的多部诗作,可是我仍对《团泊洼的秋天》情有独钟。 《团泊洼的秋天》写于1975年9 月。当时诗人郭小川正在团泊洼“五七”干校下放劳动正是这个原因,我每每读郭小川诗的时候对他有一种父亲的感觉,总觉得《团泊洼的秋天》里有父亲的影子。 1968年10月毛主席指示:“广大干部下放劳动,这对干部是一个重新学习的极好机会,除老弱病残者外都应这样做。在职干部也要分批下放劳动。”此后,全国各地的党政机关都纷纷响应,在农村办起五七干校。 父亲和他的同志们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去了位于盘锦垦区胡家公社的辽宁省“五七”干校。 当时的盘锦并不是鱼米之乡,它既不盛产优质大米也没有肥硕的河蟹,更没有阔的油田。是一片尚未开恳的处女地。无边无际的芦苇荡、植物难以生长的盐碱地,还经常伴有洪涝、冰雹、龙卷风等自然灾害。选择这样的地方建立“五七”干校,正适合党政机关的干部,大专院校的教师、专家,文艺工作者等知识分子参加体力劳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父亲是68年末去的“五七”干校。那年我11岁,小学三年级还没读完就停课在家。爸爸去了干校,幸好还有妈妈在家照顾我和弟弟,我们才没有成为“留守儿童”。 “五七”干校有严格的纪律,除了过年过节,是不可以随便回家的。我们家里和爸爸的联系就靠我写信了。信里有很多的错别字,但是爸爸能读得懂,而且每次给我回信的时候都加以纠正。因为那时候我还不懂得查字典盘锦垦区胡家公社姚家大队五七干校七连”,这个地址牢牢地刻在我的心上,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 记得有一次爸爸突然回家来了,是因为在干活时腰被大车撞了,回沈阳来治病,这才使爸爸有机会在家呆了些天。也让我有了机会了解爸爸在“五七”干校都干什么,在那怎么生活。但是十几岁的孩子是理解不了“下放劳动”的真正含义的。我记得最清楚的是:爸爸生活的 “五七”干校 没有好水喝夏天喝苇塘里的水,里面小虫子。冬天刨下苇塘里的冰块,挑回来化成水喝,水里飘着苇叶。白天劳动晚上还要开会、学习,写思想汇报。那些不是党员的人,还得好好表现,争取入党。爸爸还给我讲文化厅的那些女演员们(韩少云、筱俊婷、花淑兰等)是怎样参加艰苦的体力劳动的。 40多年过去了,童年的记忆还是那么清晰更重要是理解父辈们的艰辛 尽管我的父亲不是诗人,也无法写出《团泊洼的秋天》这样的诗篇,但他是真正的战士,他有钢铁一样的意志。从攻打锦州到解放海南岛从广西剿匪到抗美援朝,他身经百战,戎马一生。 郭小川也是以刚直不阿的气表达了革命战士不畏权势、不畏强暴的信念与誓言。“是战士,决不能放下武器,哪怕是一分钟;要革命,决不能止步不前,哪怕是面对刀丛。” 这是何等豪迈气啊,只有“战士诗人”才拥有这种气魄! 这就是我喜欢郭小川和他的诗歌的原因。他的诗中有我的父亲,我的父亲又是他诗中的战士。 父亲、诗人你们都是战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gtk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