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培训)一章绪论
?第一章 绪论 我国是粮食生产大国,收获后粮食的水分往往偏高,特别是由机械收割的粮食,需要进行烘干降水后才能安全储藏。东北四省区近年来每年收购的高水分、需干燥的玉米达数百亿斤。因此,做好高水分粮的降水、安全储存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干燥的定义、目的与意义 (一)干燥的定义 从狭义上讲是指含水分较少的固形物料的去水过程而言,从广义上讲则还应当包括溶液、悬浮液及浆状等物料的干燥; 不论物料含水多少,凡使其所含水分由物料向气相转移,从而变物料为固体制品的单元操作(或过程)统称为干燥; 干燥与浓缩的区别:同为去水过程,最终产物,前者为固体制品,后者仍为流体。 (二)干燥目的 在自然或人工条件下,除去某些原料、半成品及成品中的水分或溶剂,使之成为适于加工、利用,便于储藏、运输的形态。 (三)干燥意义 1.通过干燥,降低物料水分,可以提高物料储藏的稳定性,延长其使用期限。 众所周知:不少原料或产品由于水分的大量存在,使得生物体自身呼吸旺盛与微生物大量繁殖,造成物料易发热、霉烂、虫蛀、变质。如生物制品、食品、粮食、果蔬等若水分含量超过规定指标,易变质,影响品质和使用期限,需要通过干燥才能安全储藏。 粮食收获后的处理要解决两个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工艺过程,即干燥与清理,才能保证粮食长时间的安全储藏; 在收获后的处理中,首先烘干粮食,提高粮食的稳定性,在储藏中不发生损失;其次对收获粮食进行清理,达到一定的质量标准; 粮食干燥是一个复杂、耗能的工艺过程,要在不同型号和生产率的烘干机中进行。 保管高水分物料的方法 干控、温控、气控和化控几种; 其中以干燥方法最为简便、经济,从物料水分含量着手,创造一个不利于虫霉生长的环境条件,从根本上解决安全储存的问题; 干燥技术是各种储藏技术中的一项最基本且最重要的技术。 低温垂直通风干燥仓 大型塔式烘干机 谷冷机冷却粮食 二氧化碳气调仓 环流熏蒸 我国产粮9000亿斤左右,其中约1/5在国库,4/5在农村。据19个省市调查,在农村虫霉害损失粮食占7~12%,损失巨大。 北方收粮季节气温低,每年约有几百亿斤湿粮需干燥(92年500亿斤,96年640亿斤) ; 90年水果总产量为1876万吨,95年为5000万吨,但果蔬采后由于保管不善,腐烂损失率为20%,差的地区达40~50%。 市场导向、国家政策影响 95年玉米价格飞涨,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造成96年大量湿粮出现; 01年4月国粮局核对库存,各储备库购进大量16~20%高水分玉米补仓,在春节前后引起粮食发热,通风干燥降水就显得必要起来。 2.通过干燥,物料使用方便,便于包装和运输,还可减轻运输压力。 方便食品,脱水菜等食用方便(旅行,日常生活); 鲜葡萄、鲜牛奶→葡萄干、奶粉,延长存放期; 悬浮液、滤饼状原料与产品(酒糟、淀粉加工废水)→干物料; 湿粮干燥→减轻重量,在运输中节约车皮与费用。 3.通过干燥,便于加工。 一些原料在工艺上要求保持一定的含水率和粒度范围进行加工,其产率最高或使用最佳。 磨粉前小麦水分在13.5%范围内,出粉率最高; 蒸谷米的干燥与通风降温,稻谷加工质量水分标准为13.5~14.0%(籼谷),14.0~15.5%(粳谷),稻谷安全储藏水分13.5~14.5%(30℃),一般为12%左右,从01年起晚籼已成为南方保管重点品种; 水分太高不利于油料粉碎,太低则粉未会增多(过滤难),大豆10~15%,花生仁7~12%,预榨饼水分则在8~11%; 烟叶储藏与成品烟水分11~12%,切丝水分17~18%。 4.合理组织干燥条件,简化工艺,提高质量。 合理组织生产工艺,如用喷雾干燥直接从溶液中获得颗粒均匀的干燥产品,用一道工序代替干燥、结晶、粉碎、造粒、过筛等几道工序; 啤酒生产最后形成的色香味与大麦芽的干燥好坏关系很大,如干燥过程控制不好,直接影响啤酒的质量。 5.对粮食生产者来说,具备干燥设备,可以提早收获,减少粮食损失 ⑴减轻气侯条件的影响。谷物从成熟到符合储藏条件需要1~3周的自然干燥时间,具有干燥能力的农场或农户可提前收获,避免因气侯条件不良而遭受损失; ⑵有利于机械作业。收获早,地面干燥平整,机械操作较迅速,磨损小,工作条件好,有利于安全生产和提高再生产效率,特别是在东北的三江平原更为明显。 ⑶提前收获,可减少田间损失,同时还能合理安排人力、物力和提高土地利用率,安排下季农作物生产。 成熟作物在田间等待干燥的时间越长,则产量越低,如小麦在田间干燥时,每亩散落的麦粒高达9公斤; 美国对整个收获、脱粒、运输与干燥的处理过程进行研究,谷物损失最少的最佳收割水分:小麦18~22%,玉米25~32%(27%最佳),稻谷22~25%。 ⑷农民获利。 在收获几个月后出售农产品,农民可以卖得较高价格,其价格要高10%左右,从经济上获利。 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