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01019第五章汉代的法律制度
第五章 汉代法律制度(前206年——公元220年) 本章重点: 1.汉代法律思想的变化。 2.汉代的刑制改革。 3.汉代法律的儒家化。 4.春秋决狱 5.汉代的主要法律制度 第一节 汉代法律思想的变化 二、汉武帝以后: 一、汉初: 以黄老思想为主、以法家思想为辅 4.汉初统治者比较清醒地看到了当时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 一、汉初: 以黄老思想为主、以法家思想为辅 对当时政局的稳定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以及国力的增强起了积极的作用。 二、汉武帝以后: 以儒家思想为主,以法家思想为辅 3.董仲舒把儒学改造成维护封建大一统和专制皇权的神学化了的儒家思想。 董仲舒的“大一统”主张 ③在法律上,要求“大德小刑”,德主刑辅。 第二节 汉代的立法概况及法律形式 (一)律 (二)令 (三)科 (四)比 《九章律》 是汉高祖刘邦命萧何在《法经》和秦律基础上制定而成,因有九篇而得名,是汉朝最主要的法典;共九篇,盗、贼、囚、捕、杂、具、户、兴、厩。通常所说的汉律主要是指《九章律》。 “决事比” 是汉代的法律形式之一。“比谓类似。”即可以用来比照断案的典型判例。汉朝广泛采用判例断案,“比”能补充律令之不足,对维护封建统治更具有灵活性,但也为司法官吏破坏法制提供了方便条件。 第三节 汉代的刑制改革及刑法制度 二、改革以后的刑罚制度 一、汉代的刑制改革 其次,为后世确立笞、杖、徒、流、死的封建五刑体系奠定了基础。 (一)汉初刑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3.肉刑既是对生产力的一种破坏,也阻塞了犯人的自新之路 。 1.汉初废除肉刑的改革 ⑤当斩右趾者,弃市。 ——恢复斩右趾 2.劳役刑期的确立 ⑤此令颁行前,被判处附加肉刑的城旦舂刑徒,已服刑一年以上,且不属终身禁锢罪者,可按完城旦舂的服刑期限执行。 二、改革以后的刑罚制度 三、刑罚原则的发展变化 (四)先自告除其罪 亲亲得相首匿的容隐原则 《论语》记载: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则曰:“吾党之直躬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亲亲得相首匿(亲属相隐) ?指在直系三代血亲和夫妻之间,除谋反、大逆外,均可互相隐匿犯罪行为,而且减免刑罚。最早提出这一原则的是孔子。他主张“父为子隐,子为父隐”。汉代儒家思想定为一尊后,亲属相隐便成为汉律中定罪量刑的一项原则。根据这一原则,卑幼首匿尊长,不负刑事责任;尊亲长首匿卑幼,除死罪上请减免外,其他也不负刑事责任。这一原则为此后封建法典所继承。 四、主要罪名 见知故纵罪 第四节 汉代的行政、民事、经济法律制度 四、汉律的儒家化特色 一、行政法律制度 事国人过律 由“中朝”发展成尚书台 东汉光武帝时,改置六曹尚书:三公曹主年终考课诸州郡事;吏部曹主选举祠祀事;民曹主工程建设等事;客曹主异族朝贺护驾事;二千石曹主司法辞讼事;中都官曹主治安秩序事; 察举征辟制 汉朝的主要选官任用制度 ;察举即中央公卿或地方郡国根据朝廷要求,按照孝廉、茂才、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等一定条件举荐人才,经考核合格后任用官职;征辟即各级官府自行选辟聘用下属官员的制度 。 郡国上计考课 汉代对地方官员的考核制度。每年年终由各郡国派出官员前往中央,汇报一年中户口名籍、垦田财政、农桑生产、治安刑狱等情况,由丞相等中央官员考核其政绩,分别予以奖惩升迁。 《左官律》 是汉武帝时期,为防范和严惩官吏与诸侯王勾结共谋不轨而制定的单行法规。汉代以“右”为尊,以“左”为卑,背离皇帝而到诸侯国去作官,即是左官,要受到惩罚。 《酎金律》 是汉朝颁布的法律。酎,是一种醇酒;金,是祭宗庙时诸侯所献的贡金。是惩罚诸侯在酎祭时贡金不合标准的法律,主要强制和考察诸侯王忠于汉朝廷。 二、民事法律制度 (五)家庭关系:“父为子纲” 汉代家庭关系的规定 汉代已经出现中官收养制 三、经济法律规范 (六)推行均输平准法 汉代的赋税立法 资产税亦称赀算,按财产每万钱征收一算即120钱。 汉代的兵役与徭役 每人每年一个月,称为更役;服役者称为更卒。凡亲身服役叫作践更,出钱代役叫作过更。 代役钱每月折300钱,后来成为一项固定税收,称为更赋。 均输平准法 平准法:是在京师设置平准官,接收各地的均输货物,按市场物价涨落情况,贱买贵卖,以调剂供需,稳定物价。 四、汉律的儒家化特色 律学的发展,注经解律。 第五节 汉代的司法制度 四、监察制度的发展 一、汉代的司法机关 东汉末,实行州、郡、县三级制。 二、诉讼与审判制度 (六)秋冬行刑制 奏谳 高皇帝七年,制诏御史:‘狱之疑者,吏或不敢决,有罪者久而不论,无罪者久系不决。自今以来,县道官狱疑者,各谳所属二千石官,二千石官以其罪名当报之。所不能决者,皆移廷尉,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