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986年中医资料1 针灸治疗糖尿病性膀胱病变的尿流动力学观察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解放后,在党和毛主席的重视中医中药之下,整理“单方、秘方、验方”的热潮,也随着发掘和整理祖国医学遗产而掀起。前人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医风纯朴,其真实性、实用性、可靠性均很高。
针灸治疗糖尿病性膀胱病变的尿流动力学观察
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郑蕙田;黄羡明;孙吉山?
糖尿病性膀胱病变或称糖尿病并发神经原性膀胱(以下简称膀胱病变),是糖尿病神经病变之一(1)。对本病的治疗,目前国外应用促使膀胱收缩的胆碱能药物,膀胱电刺激器或膀胱颈切开术(2,3),但均存在一定的副作用,疗效不能令人满意。Ellenberg氏主张积极寻找一种实用方法,促使已麻痹的逼尿肌恢复收缩力(4)。根据报道针灸对产后、术后和先天性脊柱裂引起的急慢性尿潴留有显著疗效(5~7),一些动物实验结果还证实针灸对膀胱的排尿机能有调整作用,对松弛性膀胱能促使逼尿肌收缩(8~10)。为了探讨针灸对本病的作用,我们对42例患者分为针灸治疗和对照观察两组,结果针灸治疗组有效率为90.6%,而对照组无明显疗效。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本文42例均系确诊为糖尿病性膀胱病变的患者。其中男性5例,女性37例;年龄26 ~78岁,平均年龄59.7岁;糖尿病病程2~31年,其中≤10年24例,10年15例,20年3例;膀胱病变病程1~10年,5年以内32例,占76.2%。 二、临床表现 42例病人除有典型的糖尿病病史外,均有不同程度的膀胱排尿功能障碍,表现为排尿间隔延长,排尿费力,排尿时间长,需多次排尿才能排完,小便后有余沥不尽等感觉。残余尿从20毫升~1000毫升不等,其中残余尿在100毫升以上13例,包括2例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而完全尿潴留的患者除排尿功能障碍外,患者常伴有其他植物神经和周围神经病变如出汗异常,皮肤瘙痒,阵发性心动过速,胃脘部不适,腹泻与便秘交替,会阴部感觉减退或消失,四肢麻木疼痛等。神经系统检查如膝反射、踝反射、下肢浅感觉、肛门反射、球海绵体肌试验、肛门张力等有不同程度的减退或消失。 三、实验室检查 本文病例在控制饮食、口服D860、降糖灵或胰岛素治疗的情况下,空腹血糖在80~405 毫克%之间,其中150毫克%以下11例,151 ~250毫克%26例,250毫克%以上5例;有10例肌酐、尿素氮超过正常值;尿细菌培养26例,其中6例阳性(大肠杆菌、产气杆菌、酵母菌等);尿常规检查42例,尿蛋白阳性19 例,白细胞增多32例,红细胞增多15例;12 例作排泄性尿路造影,其中3例肾积水,4例肾脏显影不佳,膀胱形态大多欠光整,6例有小梁憩室形成,12例排尿后膀胱内有1/5~4/5造影剂残留。 四、诊断标准 1.糖尿病诊断标准:按1982年国内修正的正常人OGTT(糖耐量试验)正常上限与糖尿病诊断标准(11)。本文42例均为显性糖尿病,其中胰岛素依赖型8例(19%),非胰岛素依赖型34例(81%)。34例中轻型11例,中型20例,重型3例 2.膀胱病变诊断标准:我们根据国外对本病的诊断(12),结合国内对神经原性膀胱的诊断标准(13,14),拟定出以下膀胱病变的诊断标准。 (1)有典型糖尿病临床表现及排尿功能障碍,并伴有其他神经病变表现者;(2)排尿后即行导尿术,残余尿在20毫升以上者,并排 除下尿路机械性梗阻:(3)尿流动力学检查符合下运动神经原性膀胱;(4)膀胱感觉减退甚至丧失。 治疗方法
糖尿病治疗:按患者原来治疗方案不变,即在饮食控制基础上加用D860、降糖灵或胰岛素治疗。膀胱病变治疗:对照组不予针灸治疗,给予空白安慰剂;针灸组根据中医辨证分型进行针灸治疗。 一、辨证分型与针灸取穴 1.真阴不足,肺肾气虚(简称型):烦渴多饮,排尿乏力,间隔延长,头晕目花,神疲乏力,短气自汗,大便干结,舌红苔黄燥,脉细。治则:补益肺肾,助其气化。取穴:第一组取气海(灸)、列缺、照海、水道;第二组取会阳、中膂俞、委阳。 2.真阴亏损,肾阳虚衰(简称H型):口干欲饮,排尿费力,点滴而出,小腹胀满,面色白,神气怯弱,腰以下冷,下肢浮肿,大便溏薄,甚则失禁,舌淡胖,脉沉细。治则:温补肾阳,化气行水。取穴与型二组取穴相同再加灸命门、肾俞、关元。 二、针灸手法与疗程 各穴针刺手法均用提插捻转补法,即进针先浅后深,反复重插轻提加强得气,然后再用捻转补法。留针20分钟。会阳穴于尾骨旁5分进针,针尖向耻骨联合方向斜刺3~4寸;中膂俞沿骶骨边缘直刺3寸左右,使针感直抵小腹及尿道口为度。气海、命门、肾俞、关元穴均用艾条温灸,每穴薰灸5分钟。 针灸隔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二组穴位交替使用。一般早期患者针灸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