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李清照词表现出的文学成就
浅析李清照词表现出的文学成就
徐辉
李清照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最有名气和才华的女词人。李清照作为宋词大家被誉为婉约词之宗,李清照的《漱玉词》在宋词中占有极高的地位,作为一名中国古代女词人,李清照出身不凡,她的夫家和娘家在当时有一定的地位,让她能有不寻常的见识和经历,因此也受过更多,更良好的教育。所以,她才能有如此之高的成就。但是,她有着同样身为古代女子的处境,依附于丈夫,行动大多局限于闺房绣楼的小小天地,生活寂寞无聊,枯燥琐碎,所以李清照的作品内涵中表现出中国古代女性内心深处的哀愁,李清照文学成就为世人瞩目, 但也一直存在着截然不同的评价。本文认为此现象主要由于她文学成就的特性, 有别于传统女性文学的规范, 在一些重要的方面超越了女性文学的藩篱, 并由此导致整个女性文学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超越,文章借助李清照的诗词创作,分析探讨了李清照独特的个性特征和文学成就。
李清照 女性 文学成就
几千年来,中国文学的历史长河中几乎全是男性,留名青史的中国古代女性作家人数屈指可数,在封建社会历史里,要求“女子无才便是德”,古代女子地位低微,没有人给予她们机会接受正规教育,没有功名可求,没有施展自己才华的天地。但是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历史长河里, 有一道女性文学的溪流,而当它流淌到北宋末年这个“河段”时, 有一位女性,却让许多男作家自叹弗如。这位占据了中国文学殿堂一席之地的女诗人就是李清照,她的词在当今时代中传播度和知名度都已大大的超过了柳永,晏殊,秦观。说起宋词,人们大概都会想到:“红藕相残玉簟秋”,“风住尘香花已尽”,“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些家喻户晓,广为传颂的名句。她以卓有成就的创作作品, 赢得了当时和后世的称赞, 但也招来了不少尖刻的诋诬。赞之者称其为“古今才妇第一”( 陈宏绪) , “直欲压倒须眉”( 李调元) , 洋溢着敬慕之情; 诋之者谓其“无检操”( 晁公武) , “无顾藉”( 王灼) , 又满带着鄙夷之意。对于同一个文学家, 出现如此不同的评价, 当然反映了评论者的立场与观点的巨大差别, 也不可避免地带上了社会文化环境的烙印。而宋代女词人李清照, 却以她独特的个性和卓越的才华独树一帜, 让我们领略到迥异于一般男性文学的独特风采, 更让我们欣慰地看到一个古代女性较为完整的人格。历来评论李清照的文章, 多数未能摆脱男性思维, 故不能深切把握李清照的真性。,我想从借助李清照的作品, 探讨真正属于李清照的思想意识及其文学价值。
李清照(1084—1155?) ,自号易安居士, 山东齐州章丘明水镇人。自幼生长于学术与文学气氛十分浓厚的家庭。其父李格非, 神宗时进士, 哲宗时官礼部员外郎, 不仅藏书丰富, 且以《洛阳名园记》而成名传世。母为状元王拱辰之孙, 能文。前人说李清照“ 幼有才藻” (俞正燮《癸巳丫稿》) , “ 才高学博” (无名氏《瑞桂堂暇录》) , 有“ 大家举止”(陈宏绪《寒夜录》) , 就是在这种家庭环境中陶冶出来的。中国古代社会在它从蛮荒走向文明的过程中, 逐步将女性抛出了社会轴心区, 而将政治垄断下来, “注册”为男性的“专利”。如无特殊的机缘或过人的手段,女性的柔化了的纤手是轻易触摸不到政治的。因而, 作为其生活反映的女性文学也多是发抒闺情离思、描述乡愁旅况等切身经历感受, 罕有言及社会政治的。在这种环境气氛中成长起来的李清照, 由于时代局限, 其早期作品不可避免地要以自然景物、闺阁风情和离恨相思为主要内容。然而, 这传统题材在她那富有女性锐感的笔下, 却闪射出奇光异彩, 别具打动人心的艺术魅力。封建社会剥夺了妇女的社交自由, 她们被封闭在深闺之中, 因而促使他们对大自然有着更探邃的情感交流和更细腻的审美愉悦。词人眷恋着大自然, 大自然也投之以深情的回报。 如《怨王孙》:
湖上风来波浩森, 秋已深、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 说不尽, 无穷好。莲子已成荷叶老, 青露洗苹花汀草。眠沙鸥耸不回头, 似也恨, 人归早。
不仅如此, 词人的生命似乎已同大自然融为一体。如另首《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尽管醉酒浓睡, 但词人仍于不知不觉中进入庭院, 仿佛变成被雨打风吹的海棠, 经历了凋零之苦。所以当“ 卷帘人”答以“ 海棠依旧”之时, 词人便毫不含糊地纠正其粗疏: “应是绿肥红瘦!”
词人还从其他侧面,描写因离恨相思而苦恼。如《漱玉词》中最早抒写离恨相思的名篇是《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策秋, 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词中通过“ 独上” 、“谁寄” 、“ 雁字”等句, 引出别后的孤独与两地相思。结拍从“眉头”到“ 心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