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李清照词的女性情感世界.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李清照词的女性情感世界

浅谈李清照词中的情感世界 ? 词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文学样式。大约产生在初唐,晚唐、五代时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到了宋代进入繁荣鼎盛时期。李清照就是我国宋代涌现出的一位杰出的女词人,她学识渊博,才华出众,工于诗词,长于文赋,精通音律,善作书画,被誉为婉约词之宗。在灿若繁星的中国古代作家中,犹如一颗耀眼的明珠大放异彩。特别是作为一位文化女性,李清照具有与一般女性不同的情感世界。 一、从她的成长环境和平生遭际看她的情感世界 李清照的生平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 (1)自由、快乐的少女时期 李清照出生在北宋一个有名的学者仕宦家庭,父亲李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精通经史,擅长诗文,和苏门四学士黄庭坚、张文潜、陈师道、晁补之有密切的来往,在北宋文坛上颇有名声。母亲王氏,也是一个通文墨、懂诗书的大家闺秀。李清照从小就生活在一个文学气息十分浓厚的家庭里,她接受的教育并不是普通女子所能相比的。 此时的李清照是一个性格活泼开朗、热爱生活的贵族少女。她不像一般的大家闺秀,把自己的生活圈子局限于闺房绣楼之内,而是常常走出重门深院,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寄情于山水,表现出她那朝气蓬勃的春春气息。如写于十七八岁的《如梦令》一词集中地表现了她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小令描写了日暮归舟所见的景色,表现了作者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全词仅33个字,却写了场景,写了人物,写得波澜起伏,生动活泼,情深味浓,新奇可喜。开头“常记”二字,说明写的是对往事的回忆。一个“尝”字暗示这件事留给作者的印象不可磨灭,值得回味。而难以忘怀的情景,没有直接写出,而用“沉醉”到“不知归路”凝练地反映了一天的快乐,并把笔墨集中在描写归路的情景上面。从“日暮”到“晚”时间又推移了,直到兴尽才归。在“沉醉”之中,小船竟然走错了路,直到荷塘深处方始发觉,这里荷花亭亭玉立,荷叶摇曳多姿,荷香沁人心脾。几声焦急的“争渡,争渡”惊动了栖息的沙鸥白鹭,在美丽的荷塘里,人声、鸟声和水声交响起来。小船、游者、鸥鹭纷乱起来。大自然的诗情画意和勃勃生气,给人以清新的美丽的享受。 全词将事、景、情三者融为一体,意境开阔,形象生动,显示了词的笔墨集中,善于剪裁的工夫,以及托情于事,寓情于景的创造才能,在词人眼里,整个世界都是那样的生气勃勃,也激起读者对自然美的热爱之情,诗人用自己的感情,自己的思想,给大自然景象添加生气,李清照在这首词中正是以对大自然的赞美,来表现自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美好事物的淑女情怀。 (2)甜蜜而伤感的少妇时期 李清照在十八岁时嫁给聪明好学的太学士赵明诚,赵明诚自幼喜好收藏考订金石书画。热爱文学艺术的李清照嫁给这样一个醉心于文学艺术品收藏与鉴赏的丈夫,自然是如鱼得水。夫妇两人情投意合,生活十分美满,但她毕竟是告别了无拘无束的少女时代,丈夫又经常要外出游学、为官,这就给多情的李清照带来极大的悲愁和苦闷。思恋之中,作为一个聪慧颖悟、才华过人的文化女性,她自然不免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倾诉于笔端。例如她新婚不久后写的《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词中通过臆想中的鸿雁传书,表现与丈夫心心相印,无计排遣的入骨相思,虽有“花自飘零水自流”的惆怅、伤感与责怪,但她与丈夫是相知相爱的,所以用“两处闲愁”来表达她们彼此的牵挂。结拍三句,是历来为人所称道的名句,“眉头”与“心头”相对应,“才下”与“却上”成起伏,语句结构既十分工整,表现手法也十分巧妙,因而在艺术上有更大的吸引力。当然,句不离篇,这两个四字句只是整首词的一个有力组成部分,并非一枝独秀。词人一会蹙额,一会伤心,丢不掉放不下的情思,是作者专于情,忠于情的真实写照,给人美感。 李清照从婚后到四十五岁以前,基本上过着学者、作家式的比较平静的生活,她沉浸在爱情和事业的幸福之中。因此在她的作品中所流露的是一个多愁善感的文化淑女情怀。 (3)颠沛流离的南渡时期 靖康之乱,从根本上改变了李清照的人生,使她被迫从闺房和书斋中走出来,踏上了逃亡流徙的道路,由于国破、家亡、夫死的凄凉身世深刻地影响了她的思想,她的创作风格突变。她在《菩萨蛮》中写到:“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她在《武陵春》中写到“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李清照南渡后有些词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南渡人士辞别乡土,国破家亡的哀愁,情调低落,流露了爱国思想。如《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