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7 文化与心理健康
PAGE
PAGE 4
第七章 文化与心理健康
社会化=文化化
心理具有天然的文化性:
一方面,人的心理具有文化的烙印、人的心理和文化是在特定的文化中形成和发展的,受文化的影响和制约;
另一方面,人也能突破自身文化带来的局限性,完善自身的不足。
文化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包括咨询过程的影响、内容的影响。思考文化在心理健康的维护和调整过程中的特殊作用。
第一节 文化与心理健康研究的历史
一、文化的定义
泰勒(人类学家):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社会成员所获得的能力、习惯等在内的复合体。这主要是静态的角度来解释文化。
林顿(文化人类学家):文化是习得的行为和各种行为结果的综合体,构成文化的各要素为一定社会成员所共有。林顿将文化分为三种类型: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心理文化。并且认为前两种文化构成文化的外侧面,后一种文化构成文化的内侧面。
佛洛伊德将文明与文化相互替代。
本文:文化是“共享性的、习得性的行为方式,这种行为方式代代相传,以供个体和社会的成长、调整和适应之目的:文化在外表现为人工制品、角色和制度,在内表现为价值观、信念、态度、认识论、意识和生物性功能。
在此定义中,文化的共享性和传承性的特点得到了体现,并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可变通性。并对文化的内容进行了概括,反映了文化中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心理因素。
二、文化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兴起的背景
文化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是在多元文化论发展、心理学本土化运动的推进和跨文化心理学研究的背景下得到重视的。
1 多元文化论强调文化多样性,反对把欧美白人文化看成是标准的和唯一合理的学术思想,主张所有文化群体和各种类型的文化价值观平等。多元文化的兴起与西方民主与平等的传统有关。非白人移民导致白人人口相对比例下降。
心理学多元文化论者重视文化对心理的影响,认为文化是决定行为的重要因素,从根本上讲社会行为不仅受社会文化因素的外在影响,就连个体的内部某些因素如动机、信仰等也是在社会文化的影响下形成的。文化通用主义下的心理学不适用于其它文化群体。心理学多元文化论者认为应该大力研究不同文化对于人群的影响,由此发现人类行为的规律。
2 心理学本土化的兴起,是心理学多元文化论发展的一方面。从本土化文化圈中的心理文化背景中了解、分析和干预本文化中的人的心理。但是,西方心理学为追求心理学的科学性,将心理现象当成一种自然现象而不是社会文化现象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文化通用主义在心理学中的地位,认为西方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能够超越文化界限,可适用于其他文化。西方心理学以西方人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个人主义价值取向为核心的西方文化为背景开展研究,形成了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
20世界70年代以后,各国开始了心理学本土化的研究。在社会文化结构中研究心理学,有助于形成揭示本文化中的成员的心理和行为的科学知识体系,对于心理学中的基础型研究能够提供不同的素材,有助于已有研究的改善,同时也可对不同文化下心理现象进行比较研究。
3 跨文化心理学研究直接提供了文化与心理健康研究所需要的系统的研究方法和多维度的研究角度。心理失调的跨文化研究有相当长的历史,心理学家考察文化背景在精神失调中的作用。
三、文化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的历史
冯特,提出实验的个体心理学必须配合民族心理学才能完整的了解心灵。但并没有重视文化因素的影响。强调心理活动和用科学的方法开展研究,忽视具有主观性的意识内容是心理学研究较为明显的特征。
精神分析学派之后,开始正式对文化与心理关系进行探讨和研究。佛洛伊德揭示了文化的发展要求对本年的压抑,指出文化与神经症有着某种关系,认为文明的发展与人性或人的本能是对立的,文明限制了人性或本能,尤其是性本能。他认为,文化的建立本来是为了减少人类的痛苦,它的产生又带来许多不幸。佛洛伊德认为在某些文明或文明的某些阶段,甚至整个人类都有可能患上神经症。
新精神分析学派霍妮支出,任何一种心理事件都必然取决于文化和时候环境的因素。霍妮强调工业社会的性质和更广阔的文化背景是“时代神经病人格”的基础,指出以个人竞争原则为基础的文化导致潜在敌对性的产生,这种竞争性突破了经济领域,进一步渗透到人们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中,是的人与人之间疏离、惧怕、敌视和怨恨,使人产生失落感,从而形成人的基本焦虑,埋下神经症的隐患。
精神分析学家卡丁纳特别关注“原始文化”和少数民族心理学的研究,提出了文化论,将精神分析同文化人类学联系起来,通过对原始土著部落地区的文化习俗进行心理功能的影响进行观察,否认了恋母情结的普遍性,反映并强调了文化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精神分析学派对文化因素在精神疾病中的致病作用的研究,具体化了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同时也促进了文化人类学、比较文化学、心理历史学、跨文化心理学和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建立和发展。
第二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