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史记》与《左传》在叙史上联系
论《史记》与《左传》在叙史上的联系
摘要:《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司马迁写春秋及其以前史事,基本采录《左传》。本文从叙事方面谈两者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 《史记》;《左传》;叙事;联系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1-1297(2008)11-100-02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司马迁写春秋及其以前史事,基本采录《左传》。班固说:“司马迁据《左传》……接其后事, 迄于天汉。”两者在叙史上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现从以下几个部分来讨论:
一、《史记》对《左传》的史实部分进行完整采录
《左传》叙史始于鲁隐公元年,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记载了二百多年的历史。《史记》记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止汉武帝太初年间,前后记载了三千多年的历史。显然,《史记》所记内容比《左传》丰富了许多,但如果将两书所记春秋及其以前史实加以比较,就会发现两书这一段史实的记录中有许多相同之处。如《左传?僖公十二年》有“冬,齐侯使管夷吾平戎与王,使隰朋平戎与晋。王以上卿之礼?管仲。管仲辞曰:‘臣,贱有司也。有天子二守国高在,若节春秋,来承王命,何以礼焉?陪臣敢辞。’王曰:‘舅氏,余嘉乃勋,应乃懿德,谓督不忘,往践乃职,无逆朕命。’管仲受下卿之礼还。”《史记?周本纪》也有这样的记载,“齐桓公使管仲平戎与仲,使隰朋平戎与晋。晋以上卿礼?管仲。管仲辞曰:‘臣,贱有司也。有天子二守国高在,若节春秋,来承王命,何以礼焉?陪臣敢辞。’王曰:‘舅氏,余嘉乃勋,毋逆朕命。’管仲卒受下卿之礼而还。”
据统计,《史记》中所记史实与《左传》中相同的有131处,内容遍布于本纪、世家、列传。另外因理解错误,也使《史记》中的史实表露出了抄录《左传》的痕迹。如《史记?田敬仲完世家》中在讲田陈子灭齐相阚止,弑齐简公这件事时说:“子我者,阚止之宗人也”,很显然这里的子我是另一个的人。而《史记?齐太公世家》中叙及此事时却说“简公与父阳生??在鲁也,阚止有宠焉。及即位,使为政。田成子惮之,骤顾与朝。御鞅言简公曰:‘田、阚不可并也,君其择也。’弗听。子我夕,田逆杀人,逢之,遂捕以入。”现任这里子我与阚止又为同一个人。这两处记载孰对孰错,晋人杜预的注解中说:“阚止,自我也。”可见,司马迁在写《田敬仲完世家》时由于对原文的理解错误,才将子我与阚止写成了两个人。
综上所述可见,《史记》再写春秋以及其以前史事时,史料基本完整的采录于《左传》,并再采录过程中视其为信。难怪班固说:“司马迁据《左传》、《国语》采《世本》、《战国策》述《楚汉春秋》,接其后事,讫于天汉。
二、《史记》不仅仅是采录了《左传》的史实,还在叙史的方法上对《左传》有了继承和发展
首先,从史料剪裁的方面来看,《左传》的史料剪裁有几个特点:第一,从年代分配来说,前代史叙述从简,近代史叙述周详。如《左传》从隐公到宣公132年间记事所占的篇幅,相当于从成公到悼公127年间记事篇幅的四分之一。第二,从对人物的叙述来说,一般人物叙述从简,重要人物则叙述周详。《左传》全书共写了2539个人物,而着力刻画的,大抵是管仲,子产,晋文、悼公、秦穆、楚庄数人而已。第三,从对各国历史的叙述来说,一般国家叙述从简,重要国家则详述。在《左传》所写的众多国家中,着重描写的只是鲁、齐、晋、楚、宋、卫、郑几国而已。这些史料剪裁的特点都被《史记》加以吸收,如《史记》在十二本纪理,五帝只写了一篇,夏商周一千多年的历史也只各写了一篇。而对从战国至西汉三百多年的历史记载就写了七篇。而在表中三代只记世系,十二诸侯记年,秦楚之际记月,汉兴以来就越记越详细了,在世家中,从西周开始的只有十二个,从战国开始的十七个;在列传中,春秋时只有六篇,战国包括秦在内的共有二十二篇,汉兴以后更多,有四十二篇。这种祥今略古的史料剪裁方法可见十分明显。
当然写人物时,《史记》并不是平均的,而是着重写对历史起重大作用的人物。例如在本纪中侧重写了秦始皇、汉高祖、汉武帝,在世家中着重写了孔子、陈胜、萧何、张良,在列传中重点写了管仲、伍员、苏秦、乐毅、吕不韦、李斯、韩信等人。从对战国时各国的叙述上,《史记》则重点写了秦国。当然,《史记》在剪裁史料时,特别注重选取最能说明人物特点的事例。比如,写信陵君时就选取其礼贤下士,广纳人才的事;写李斯就选择她上书逐客,献议焚书等等。第三,《史记》在文笔运用方面对《左传》的吸收和发展。《左传》在文笔上运用的突出特点是行文练达,能用简洁的文字形象生动地叙述。例如“烛之武退秦师”一开始,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