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隆中对课件人教新课标版
与课文相关的知识:词语、诗歌、对联、故事 1、三顾茅庐:诚心诚意一再邀请。 2、初出茅庐:比喻刚到新手缺乏经验。 3、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比喻人多智慧多,有大家商量,就能想出好办法。 4、赞诸葛亮的诗: 1.诗词: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 2.诸葛武侯祠对联: 日月同悬出师表 风云常护定军山。 青山绕郭宜龙卧 翠柏参天有鹤来。 有庐堪千古 读策定三分。 草庐卧龙,王佐动先主三顾 兰田生玉,英才起吴帝唯称。 梁父吟成高土志 出师表见老臣心。 3.词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4.故事:草船借箭、三气周瑜、 火烧赤壁、七擒孟获、空城计。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代的______,字____,____家。《三国志》共_______卷,是一部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称为“四史”。《隆中对》中的“对”的意思是__________。 学习目的: 1、通过课文,了解当时的天下形势,诸葛亮提出的政治蓝图,计谋及策略。 2、了解时年27岁的诸葛亮的远见卓识、极其锐利的战略眼光。 题解 文章核心部分是一篇才华横溢的对策──诸葛亮对刘备为“信大义于天下”而问“计”所作的回答。因为对策的地点在诸葛亮的隐居地隆中,所以后人称它为“隆中对”。对策的主要内容是,劝说刘备先夺取荆、益二州作为王业的根基,然后跟西南少数民族和睦相处,并外结孙权,内修政理,使战略后方得到巩固;待到时机成熟,再从荆、益二州出兵,北定中原。这是诸葛亮在精辟分析当时形势特点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是对发展前景所作的天才预见。人们常说的“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就是指这篇对策而言。 一、作者简介 陈寿(233—297),西晋史学家。字承祚,安汉(今四川南充)人。年轻时好学,拜同郡人谯周为师,曾任蜀汉观阁令史。宦官黄皓专政时期,大臣都趋附他,陈寿却敢于反抗,因而多次遭到谴黜。入晋后,张华爱其才,举为孝廉,除著作郎,出补阳平令。主要著作有《三国志》《古国志》《益都耆旧传》,编有《蜀相诸葛亮集》等。 关于《三国志》:《三国志》是历史散文。 《三国志》分为《魏书》、《蜀书》、《吴书》属纪传体的分国史。它善于叙事,总是选取最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情节,进行简洁描述和重点刻划,从而突出中心,表现人物性格物征,文学价值很高。 《三国志》在二十四史中,与《史记》、《汉书》、《后汉书》一起被称为“四史”(前四史) 整体感知 本文是人物传记节选,但它的核心却是一篇才华横溢的对策------诸葛亮对刘备为“信大义于天下”而问“计”所作的回答。对策的主要内容是,劝说刘备先夺取荆、益二州作为王业的根基,然后跟西南少数民族和睦相处,并外结孙权,内修政理,使战略后方得到巩固;待到时机成熟,再从荆、益二州出兵,北定中原。这是诸葛亮在精辟分析当时形势特点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是对发展前景所作的天才预见。人们常说的“未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就是指这篇对策而言。 本文可分几部分?分别写的是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1)写诸葛亮年轻时代的事情,着重表现诸葛亮的抱负,为下文写他的天才预见张本。 第二部分(2)写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侧面烘托诸葛亮的才能,表现刘备对谋臣的信任和尊重。 第三部分(3--5)刘备问计,诸葛亮对策。 第四部分(6)刘备以“鱼之有水”为喻,说明诸葛亮对于他的重要性,也是从侧面烘托诸葛亮的才能。 文章开头是如何描写诸葛亮的? 1、正面写他有不凡抱负: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2、反面衬托,说明一般人不了解他:时人莫之许也。 你如何看待诸葛亮隐居隆中而又自比管仲、乐毅这一行为的? 诸葛亮虽隐居隆中,但不是消极避世,而是避世待主,择主而事。 诸葛亮自比于管仲、乐毅,为什么“时人莫之许也”? 当时诸葛亮正在“躬耕陇亩”之时,一介村夫竟如此自大,当然不被时人的舆论所赞许。是因为时人对诸葛亮的不了解或有眼不识泰山。 “先主器之”、“遂诣亮,凡三往”表明刘备是什么样的人? 对谋臣极端信任和尊重,不为舆论所左右,以诚相待,思贤若渴。 1.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 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 “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2.诸葛亮的主要对策是什么? 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这个策略是诸葛亮根据以下三个方面的分析得出的。 第一,在当时的条件下,刘备完全不具备向北或向东发展的可能性。 第二,刘备应当首先夺取荆、益二州,作为建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