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早期妇女报刊对新女性身份建构.docVIP

试论早期妇女报刊对新女性身份建构.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早期妇女报刊对新女性身份建构

试论早期妇女报刊对新女性身份的建构   【摘 要】本文研究二十世纪初的早期妇女报刊如何通过示范式传播,为广大女性进行了新女性的身份建构,使传统女界逐渐认同新时代的女性身份。文章认为,二十世纪初妇女报刊建构新女性身份的主要方法是示范,表现形式有三种:话语示范、实例示范、直观示范。   【关键词】示范;妇女报刊;女性身份;建构   【中图分类号】G216 【文献标识码】A      二十世纪初的中国,由于西风东渐的影响和新旧制度的交替,正处于急剧的变革中。男女平权思想开始传入中国,妇女解放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并与强国保种、救亡图存相联系。然而深受两千年封建文化熏陶的中国传统女性如何与现代女性身份认同,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社会思想的变革和传播中,大众传媒往往发挥积极作用,那时尤以妇女报刊为然。据不完全统计,从1898年第一份妇女报刊诞生至1918年,全国出现的妇女报刊共有五十多种[1],它们对新时代的女性身份进行了建构与示范。本文即通过对早期妇女报刊的传播方式与特点的研究来分析它们对新女性身份的建构作用。      一、中国传统女性身份      个人文化身份的建构从出生就已经开始了。个人的身份定位主要是在日后成长的过程中,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不知不觉、自然而然、日积月累获得的。他从孩提时代起,首先是在家庭生活中,然后在学校,在与同龄人的交往中,在工作岗位上,在群体生活中,逐渐养成了一种自己特有的思想方式,行为方式和感觉方式,也就是说自己的文化身份。而女性,尤其是中国的传统女性,她们身份的获得,受到旧政治、旧礼教、旧文化极大的限制和影响。   中国传统女性的身份是怎样的呢?是顺从的,不独立的,没有主体性的。《易#8226;系辞传》:“天尊地卑,乾坤定矣,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健也,坤顺也,乾刚坤柔。”坤(女)的特征是顺,后人又具体化为“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总之,她没有自己的独立人格和主体地位。西汉的儒者董仲舒进一步提出了三纲的学说,其一是“夫为妻纲”,作为妻子的女人更下降到家内奴隶的地位。   由男女地位的不同又产生性别分工的差异。《易经#8226;家人卦》说:“女正???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所以“男主外、女主内”,妇女又有了“内人”、“内室”、“内子”、“贱内”或“屋里的”、“家里的”种种称呼,今天还被社会主流话语肯定的“贤内助”称谓,以及还流行于某些地区的男人不下厨、女人不种地的风俗,便是传统的性别分工模式的遗迹。   在中国封建社会,官方一直尝试定义和引导女性行为,强调她们的从属地位,作温顺的女儿、妻子和母亲;女人从来都生活在男性的话语中。这些话语成为家庭的教育传承、民间的风俗习惯,其最主要的体现是官方颁布的的女教经典,如《列女传》、《女四书》,那里有女性学习的榜样和正确行为的规范。宋明以来,国家发布旌表贞节制度,对于以身殉夫的烈女、夫死不嫁的节妇、未婚守节的贞女大加表彰,表现普通的为树贞节牌坊,表现突出者则载入方志甚至国史,这些都是家族的荣耀。中国传统女性就是被这样的修辞建构包围着,温柔贤淑、恪守女教、失去自我者源源涌出,她们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原来一直处在确定的安排好了世界中,做社会所需要她们做的角色,却没有什么别的选择。   二十世纪前后中国社会的变革给了妇女解放一个契机,中国的女性开始有了转变的可能。      二、妇女报刊对新时代妇女的启蒙作用      李贽(1527-1602)、袁枚(1716-1797)、俞正燮(1775-1840)、陈虬(1851-1903)、宋恕(1862-1910)等人都非常同情中国传统女性所受的苦难,但没有发起过妇女解放的社会运动。到十九世纪末期,国家民族危急存亡之际,维新派代表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发起不缠足运动,倡导女学,鼓吹妇女解放,作为实现民族振兴的一种方法。同时,开始有人把西方男女平等思想介绍到中国。在这些运动中,妇女报刊起到了很大的开创作用。有人说:那时妇女运动“所持以进攻之利器,非从事举办学校,灌输女界知识,即藉刊物以为开通风气,唤醒沉迷之工具”。[2]因此,社会精英们所创办的妇女刊物在中国妇女解放运动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从某种角度来说,早期妇女报刊似乎还不能算是大众传播,而只是对精英女性阶层的传播。据阎广芬《中国女子与女子教育》一书记载,1907你,中国共有女子专门学堂428所,女学生15498人。[3]可见,受过学堂教育的女性数量并不多。尽管如此,早期妇女报刊却从诞生开始就受到了社会的欢迎。《女学报》1898年7月24日发刊后,大获成功,“每期一出,海内称赏,远近来购者云集。每印数千张,一瞬而完。”[4]《中国新女界杂志》和《神州女报》销售量都曾高达五千份。[5]这些报刊发行点分布非常广泛,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