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一号】2015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单元检测(三)新人教版必修3剖析.docVIP

【名师一号】2015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单元检测(三)新人教版必修3剖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名师一号】2015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单元检测(三)新人教版必修3剖析.doc

【名师一号】2015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单元检测(三)新人教版必修3 (时间:90分钟 分数: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的奇迹和骄傲,但罗盘针可以导航也可以看风水;火药可以开矿筑路也可以制造杀人的武器。”就此观点,甲乙两同学展开争论,甲:“四大发明一方面代表了辉煌的成就,另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乙:“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对甲、乙同学的看法,你认为(  ) A.甲正确,乙错误    B.甲错误,乙正确 C.甲、乙都正确 D.甲乙都错误 解析 材料中的观点体现了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双重作用,一方面,它是人类创造的文明成果,合理利用会造福社会;另一方面,不同的社会环境对科技发展有不同的作用,对科技的认识和利用不当,会限制或危害社会的发展。甲乙从不同角度对四大发明的评价都有各自的道理。 答案 C 2.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化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培根说的第一种东西是指中国古代的(  ) A.印刷术 B.天文历法 C.指南针 D.儒家学说 解析 培根的话反映了中国古代科技对世界历史的革命性影响,它们分别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答案 A 3.康熙帝在其所编纂的《数理精蕴》一书序言中写道:“天文算术之学,我中土讲明而切究者,代不乏人。自明季空谈性命,不务实学,而此业遂微。”这表明康熙帝的认识是(  ) A.中国的天文算术在清朝时领先于世界 B.清朝时期开始出现西学东渐 C.明朝出现了经世致用的思想 D.明朝以后天文算术开始衰落 解析 康熙帝的意思是:我们中国研究天文算术人才辈出,但自从明朝以后人们崇尚空谈,不务实际,才导致了其衰落。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4.意大利人利玛窦(1552—1610年)绘制的世界地图使中国人第一次从地图中看到了整个世界。但是利玛窦把地图上第一条子午线的投影位置移动,把中国放在正中。他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  ) A.便于观察并了解客观世界 B.避免中国传统士大夫的不满 C.在学术上不同意欧洲中心论 D.当时中国是世界经济文化中心 解析 利玛窦的作法主要是想迎合当时传统士大夫以“天朝上国”自居的心态。他们因为缺乏对世界的了解,认为中国是世界的中心,因此利玛窦采用了这种灵活变通的方法,既让士大夫们了解了世界的面貌,又便于让他们接受。 答案 B 5.如图为“中国科普博览——古代科技馆网站”的首页,页面设置了十一项链接。如果再添加一个新的网页链接,最合适的是(  ) A.浑天仪 B.翻车 C.赵州桥 D.数学 解析 浑天仪属于天文,翻车属于机械,赵州桥属于建筑,在网页的链接中都有,但没有数学网页;另一方面,数学在我国古代科技中成就突出。 答案 D 6.某学习小组以“中国印刷术的发展历程”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收集到了历史资料唐代《金刚经》卷子,该资料卷末有“咸通(唐懿宗年号)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玠敬造”的字样。四位同学各抒己见,你认为其中最恰当的说法是(  ) A.资料卷末的纪年说明唐朝就已有了活字印刷术 B.印刷术是宋代毕升发明的,此件可能是伪造的 C.这一资料证明唐代已开始印刷术的发明与研究 D.佛教的传入是印刷术产生的根本原因 解析 隋唐时期,已有雕版印刷,并无活字印刷,故排除A项;B、D两项不符合史实。从材料看,印刷术在唐代已经出现,故只有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7.李约瑟认为,“李时珍达到了与伽利略、维萨里的科学活动所隔绝的任何科学家所不能达到的最高水平”。(维萨里是近代人体解剖学的创始人,是近代自然科学代表人物之一)这反映出(  ) A.近代西方自然科技仍落后于中国 B.中国的封建专制束缚了科技的发展 C.明清时期东西方自然科学彼此隔绝 D.《本草纲目》达到当时世界先进水平 解析 “李时珍达到了与伽利略、维萨里……所不能达到的最高水平”,说明李时珍的科技成就在当时世界上达到了先进水平,D项符合材料含义。 答案 D 8.司马迁在《史记》中说:“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过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意思是指(  ) A.楚辞体作品缺乏志向追求 B.作者为屈原遗作的爱国志向所感动 C.屈原应该投身于文学创作 D.作者认为屈原的遭遇和结局不值得 解析 材料反映了司马迁为屈原作品所蕴含的爱国志向所感动,对其遭受排挤投江自尽的结局而叹息,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9.李清照的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辛弃疾的词:“众里寻他千百

文档评论(0)

zhangningcl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