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端午民族文化的载体
端午节 民族文化的载体 端午名称探源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除汉族外,还有满、蒙、藏、苗、彝、畲、锡伯、朝鲜等约28个少数民族庆祝这个节日。端午节的习俗很早就传入了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 “端”是“正”的意思。一年十二月中阴阳二气不断循环,《周易》六十四卦中的十二个卦来表现阴阳二气的循环: 复卦(上坤下震)??一阳息阴? ? 代表冬月? ?? ?建子临卦(上坤下兑)??二阳息阴? ? 代表腊月? ?? ?建丑泰卦(上坤下乾)??三阳息阴? ? 代表正月? ?? ?建寅大壮(上震下乾)??四阳息阴? ? 代表二月? ?? ?建卯夬卦(上兑下乾)??五阳息阴? ? 代表三月? ?? ?建辰乾卦(上乾下乾)??六阳息阴? ? 代表四月? ?? ?建巳姤卦(上乾下巽)??一阴消阳? ? 代表五月? ?? ?建午遁卦(上乾下艮)??二阴消阳? ? 代表六月? ?? ?建未否卦(上乾下坤)??三阴消阳? ? 代表七月? ?? ?建申观卦(上巽下坤)??四阴消阳? ? 代表八月? ?? ?建酉剥卦(上兑下坤)??五阴消阳? ? 代表九月? ?? ?建戌坤卦(上坤下坤)??六阴消阳? ? 代表十月? ?? ?建亥 夏历五月对应地支中的“午”。“巳”、“午”、“未”三个月是夏季,夏季在五行中属火, “巳”——火的出生状态, “午”——火的极盛状态, “未”——火的衰墓状态。 五月初五是五月的开端,阴阳变化的开始。 端午、初午、端阳、端五: “五”与“午”谐音,“五”字所表达的意思就是天地之气相交合,与“五”相对应的五行中的“土”又代表着转化与过渡; “端”~“正”,五月~阳气极盛、阴气开始(初) ——“端五”亦称“初五”。 “五”~“午”,五月~“午”月,阳气极盛而同时转衰, ——端五也叫“端阳”。 重五(重午):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 天中节:端午是天地之气阴阳转化的过渡点,此前是一年中阳气由初生到极盛,此后是阴气从初生到极盛。 从阴阳二气循环之说来看, 端午——“阴阳争,生死分,血气散”, 从科学的角度而言,端午——气温逐渐升高,蛇虫蚂蚁都出来了,病毒也滋长起来。 所以,民间一直认为五月是凶月,人们要采取某种活动以顺应阴气将升、万物肃杀的自然规律。 《史记·孟尝君列传》:孟尝君生于五月初五,其父曾令其母遗弃田文,理由“五月生子,长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 东汉《风俗通义》: “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 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宋徽宗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 《风俗通》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命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 “长命”、“续命”——畏惧恶日对生命所造成的威胁。不仅在实际上制作治病的丸药,在心理防卫上,也要仰赖五彩丝来抵御那超自然的鬼魅及兵灾。 端午起源之一 逐疫辟邪——人与自然的和谐 农历五月是“阴阳争,生死分,血气散”的危机关头,人们要采取某些活动以顺应阴气将升、万物肃杀的自然规律。 “端者,始也,正也。五日午时为天中节,故作种种物辟邪恶。”——《风土记》 ——逐疫辟邪,成为端午节的主要目的。 悬艾叶菖蒲: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端午起源之二——农业文明时代“龙”图腾崇拜 从距今7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便开始对原始龙的图腾崇拜。 龙——自然之神,融合的产物 “龙有九似”即:角似鹿、头似驼(马)、眼似兔(龟)、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其实,龙的取材对象远远不止这9种,鳄、蜥蜴、猪、马、熊、鲵、象、狗、羊、蚕、鸟类,以及云雾、雷电、虹霓、龙卷风、古动物化石等等,都不同程度地参与了龙的融合。 佛教中的龙——外来宗教的本土化: 《北大荒经》:“章尾山有神,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