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6课课件《中外的交往与冲突》(共49张PPT)
第16课 中外交往与冲突 1.郑和为什么能成功地实现远航? 他们说得对吗?如果不对,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客观条件(国力、技术、---?) 主观条件(人的方面)? 请结合你所了解的信息,说一说郑和下西洋为什么能够成功? 思考探究 1 、明朝经济发展为其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2 、明成祖对其大力支持。 4 、郑和英勇无畏的探索精神。 3、航海造船技术的进步 第16课 中外交往与冲突 中国航海日 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自2005年起,每年的7月11日被定为中国的航海日,并规定全国所有船舶鸣笛挂彩旗,系取郑和首次下西洋之日期1405年7月11日。 第16课 中外交往与冲突 郑和第一次下西洋: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1405年7月11日)从南京龙江港启航,经太仓出海,永乐五年九月初二(1407年10月2日)回国。第一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800人。 郑和第二次下西洋:永乐五年九月十三日(1407年10月13日)出发,到达文莱、泰国、柬埔寨、印度等地,在锡兰山迎请佛牙,随船带回,永乐七年夏(1409年)回国。第二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000人。 郑和第三次下西洋:永乐七年九月(1409年10月)从太仓刘家港启航,姚广孝、费信、马欢等人会同前往,到达越南、马来西亚、印度等地,回国途中访锡兰山,永乐九年六月十六(1411年7月6日)回国。 第16课 中外交往与冲突 郑和第四次下西洋:永乐十一年十一月(1413年11月)出发,随行有通译马欢,绕过阿拉伯半岛,首次航行东非麻林迪,永乐十三年七月初八(1415年8月12日)回国。同年11月,麻林迪特使来中国进献“麒麟”(即长颈鹿)。第四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670人。 郑和第五次下西洋:永乐十五年五月(1417年6月)出发,随行有蒲寿庚的后代蒲日和,途经泉州,到占城、爪哇,最远到达东非木骨都束、卜喇哇、麻林等国家,永乐十七年七月十七(1419年8月8日)回国。 第16课 中外交往与冲突 郑和第六次下西洋:永乐十九年正月三十日(1421年3月3日)出发,往榜葛刺(孟加拉),史载“于镇东洋中,官舟遭大风,掀翻欲溺,舟中喧泣,急叩神求佑,言未毕,……风恬浪静”,中道返回,永乐二十年八月十八(1422年9月2日)回国。永乐二十二年,明成祖去世,仁宗朱高炽即位,以经济空虚,下令停止下西洋的行动。 郑和第七次下西洋:宝船从龙江关出水宣德五年闰十二月初六(1431年1月从龙江关(今南京下关)启航,返航后,郑和因劳累过度于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初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船队由太监王景弘率领返航,宣德八年七月初六(1433年7月22日)返回南京。第七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550人。 第16课 中外交往与冲突 二、戚继光抗倭 1、倭寇指什么? 3、倭患对我国东南沿海的骚扰造成了什么严重的后果? 2、明朝中期为什么倭患严重? 第16课 中外交往与冲突 二、戚继光抗倭 4、抗倭部队名称? 5、抗倭经过? “戚家军” (1)浙江台州九战九捷,荡平了浙江的倭寇; (2) 入福建、广东,与当地明军并肩作战,剿灭了那里的倭寇。东南沿海的倭患都被平息了。 第16课 中外交往与冲突 戚继光:山东蓬莱人。明代杰出军事家,17岁承袭父职,担负起防御倭寇的任务。先后在东南沿海抗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其军队被称为“戚家军”。戚继光是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抗倭形势图 戚继光抗倭 台州九捷 福建、广东 第16课 中外交往与冲突 戚家军取得胜利的原因: 戚继光有远大志向,爱民的情怀。 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卓越的指挥才能和指挥策略。 战争是正义的,符合人民的利益。 第16课 中外交往与冲突 戚继光纪念馆 第16课 中外交往与冲突 2.戚继光继承父职后,曾写下这样的诗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联系课文中他的诗句,你认为他有什么高尚的品质值得人们学习?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则更明确地表明戚继光为驱逐倭患、保卫海防、拯救百姓于水火,而并非追求个人功名的崇高品质。 淡泊名利,抵抗侵略,维护祖国领土主权完整,时刻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 第16课 中外交往与冲突 1553年 欺骗 贿赂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1)欧洲殖民者侵略我国沿海地区的时间 (2)葡萄牙攫取在我国广东澳门居住权的时间和手段 16世纪 1553年 欺骗 贿赂 第16课 中外交往与冲突 澳门包括澳门半岛、氹仔岛、路环岛三部分。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1553年,葡萄牙人借口曝晒水浸货物,强行进入澳门;1573年,获得在澳门的租借居住权。 19世纪五六十年代,葡萄牙人先后侵占了氹仔岛和路环岛。 本课小结 明朝前期——国力强盛——郑和七下西洋 明中后期——国势衰落 冲突 交往 戚继光抗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GST-XG9000A消防应急广播设备调试使用说明书A.doc VIP
- 访谈美国医学生.doc VIP
- 13美丽中国我们的家第2课时 课件 2025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ppt
- 新疆天山群吉萨依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docx VIP
- 8.6《数学锯木头+爬楼梯问题》三年级上册.doc VIP
- 22g101-3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板基础、桩基础.pptx VIP
- 消防鉴定考试承诺书下载.docx VIP
- 2025年06月英语四级真题及答案(共三套).pdf VIP
- 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全套试卷易错题(Word版-含答案).doc VIP
-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学期Units1-4学业中段复习.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