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师德培训材料.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3师德培训材料

2013年暑期师德培训稿 时间:2013年8月28日 地点:汉江路中心小学多功能室 培训主题:31载,燃烧在山坳间的那支红烛-----学习房县姚坪乡化口村教学点女教师伍昌云的先进事迹6月25日,房县教育局把姚坪乡化口村教学点女教师伍昌云作为惟一人选,为其申报“楚天园丁奖”,这是迄今为止房县为普通教师申报的最高荣誉;7月8日,《湖北日报》在一版头条位置以《31载,温暖大山的那缕烛光》为题刊发长篇通讯,报道了伍昌云的先进事迹;7月9日,房县县委下发文件,决定在全县开展向伍昌云学习的活动;7月12日,伍昌云被房县教育局授予“全县优秀教师”称号,在此之前的2000年伍昌云被十堰市教育局授予“市级骨干教师”称号。至此,伍昌云的先进事迹在千里房县乃至荆楚大地被广泛传颂。山坳间,那支燃烧的红烛房县姚坪乡化口村教学点女教师伍昌云的先进事迹 2、扎根深山、坚守讲坛 31年前,22岁的民办教师伍昌云从竹山县文峰乡付家坪村嫁到房县姚坪乡化口村。带着青春的理想和新婚的喜悦,伍昌云开始在这里为孩子们传授知识。当时,她的梦想是当一名好老师。姚坪乡化口村从房县县城出发,近4个小时,终于到达伍昌云所在的教学点——姚坪乡化口村。化口村方圆25公里,位于房县与竹山县交界处,距离县城80多公里。这里山高谷深,四周青山仿佛一道巨大的屏障,把这里与外界隔离;悬崖峭壁间,仅有一条迂回曲折的通村公路与山外世界相连,村民出行需要步行20多公里路才能坐上到县城的班车;“因为交通不便,到村里的车辆很少,能搭上便车就是一件很幸运的事。伍老师晕车,进一趟县城很不容易。”化口村交通闭塞、条件艰苦、人口只有847人的村子,这些年却出了50多名大学生,其中读二本以上的就有22人,他们全是伍昌云的学生。对伍昌云而言,可谓是桃李满天下。距村委会不到500米的三间白色平房,便是化口村的教学点——伍昌云老师31年来坚守的地方。教学点的三间房屋仅60多平方米,有两间被作为教室,另外一间则是伍昌云的宿舍和办公室。伍昌云就在这狭小的空间里日常起居、批改作业、照顾丈夫。另外,伍昌云还在教学点旁租了一间民房当做厨房,平日里给学生和丈夫做饭。  31年后,54岁的伍昌云依然在大山深处的化口村教学点默默耕耘。从花季少女到银丝染鬓,伍昌云带着因意外受伤瘫痪在床的丈夫,像钉子一样固守在村教学点这个平凡的岗位上。 “31年在化口村从教,我最大的收获是,自己尽到了一位教师的职责,没辜负人民教师这一称号。”伍昌云说,对孩子和家长问心无愧,自己一生都感到安慰。     举例:张相军家住化口村7组,距离教学点有七八公里的路程,途中还要翻山过河。很长一段时间里,张相军都处于半辍学状态,只要放学回到家里,第二天便不来学校了。“孩子读不起书,不能怪孩子也不能怪家长,化口村的条件实在太差。但作为老师我不能不管,不能让他们因任何原因而辍学。”为不让张相军小小年纪就辍学,伍昌云三番五次与村干部一起到他家做工作,但每次都管不了几天。最后,伍昌云干脆把张相军接到自己家中。从此,伍昌云家便多了一个孩子,直到张相军小学毕业,一直吃住在伍昌云家里。   伍昌云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照护张相军,也激励着张相军更加刻苦地学习。“张相军很争气,最后非但没有辍学,2007年还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大学毕业后留在上海市工作。”伍昌云说,我教过的所有孩子都很聪明,只要给他们一点帮助与关爱,他们就能成长成才。   在伍昌云的印象中,有一件事对她触动很大。1995年,她带过一个一年级学生,这位学生名叫王远斌。王远斌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自幼与父亲相依为命。由于调皮捣蛋、不爱学习,小远斌经常遭到父亲的训斥,由此产生逆反心理,愈加不愿去上学读书了。有一次,王远斌很生爸爸的气,原因是爸爸不给他买想要的文具盒和零食,他就赌气不上学读书了,平时也不理爸爸。伍昌云说:“我通过跟王远斌交心谈心,才知道小孩的心里原来是那么单纯,他们就是需要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关爱。”   再次回到学校后,心有怨气的小远斌打开书桌抽屉,发现里面静静地躺着他想要的文具盒和零食。原来,这些东西都是伍昌云自己花钱买的,但她却告诉王远斌这是他父亲为他买的。“小家伙听完后别提多高兴了,从此以后再也不逃学了。更重要的是,他懂得了尊敬父亲、体谅父亲。王远斌的父亲后来知道这件事后,跑了几里山路来到学校,握着我的手半天说不出话,哭得像个小孩一样。”伍昌云深情地回忆道。 有一个屈永强的学生,他家孩子多,家境贫寒。寒冬腊月,屈永强还穿着几乎遮不住身体的单衣,脚上趿拉着一双掉了半截后跟的鞋,脚生了冻疮,肿得像个馒头。伍老师看着心疼,给他找来几件棉衣,听说当地一种中草药治冻疮效果好,伍昌云天天跑到山上挖药草,晒干后给屈永强敷上。 伍昌云把教过的230多个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孩子。一遇到恶劣天气,她就把离家远的孩子留在自己家里,她家长

文档评论(0)

xy8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