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秋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共29张PPT).ppt

2017秋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共29张PPT).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秋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共29张PPT)

14.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各图所示文物为研究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提供了直接证据的是( ) B A B C D 15.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 ) A.建筑技术的进步 B.人工取火的发明 C.饲养水平的提高 D.生产工具的改进 D 二、综合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周易》 (1)材料一说明人类的居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人类由居住野外洞穴到盖房定居。 材料二 下图分别是我国古代原始居民的房屋复原图。 图一 图二 (2)最早建造这些房屋的分别是哪里的原始居民? (3)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试从气候的角度分析他们所建造房屋样式不同的主要原因。 原因:河姆渡人生活的长江流域多雨潮湿,夏季高温,冬季气温在零度以上,干栏式房屋既可防潮,又便于通风降温;半坡人居住的黄土高原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冬季寒冷,而半地穴式房屋具有冬暖夏凉的功能。 图一:半坡原始居民;图二:河姆渡居民。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周易·系辞》 原文大意:上古时代,人们居住在野外的山洞里。后来圣人建造房屋,改变了居住的环境,于是人们就住进去躲避风雨。 我的分析:______________ 拓展阅读 谢谢! * * 目标导航 知识要点 难点释疑 第2课 原始农耕生活 解题技巧 过关训练 拓展阅读 图片资料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考纲要求 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 知识要点 一、半坡遗址(北方代表) 1.时间:距今约 年。 2.地点: 流域,陕西西安半坡村。 3.特点:房屋主要是 圆形房屋;能制作出精美的 石器,还制造 、角器等用以开垦土地;种植 ,饲养猪、狗等家畜;生活用具主要是 ,最具特色的为 ;会从事简单的纺织、制衣。 6000 黄河 半地穴式 磨制 骨器 栗 陶器 彩陶 二、河姆渡遗址(南方代表) 1.时间:距今约 年。 2.地点: 流域,浙江余姚。 3.特点:房屋主要是 建筑;主要农作物是 ,遗址中发现大量 栽培水稻的遗迹,农业工具以 最为典型,饲养猪、狗、 为主;会制作陶器和 ,以及简单的乐器骨哨。 7000 长江 干栏式 水稻 人工 骨耜 水牛 玉器 三、原始农业的发展 1.发展原因:人类在长期的采集和 生活中熟悉了动植物的习性,学会了栽培 和饲养动物。 2.发源地点:原始农业兴起于黄河、长江和 等流域。 3.发展: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用 等翻土工具进行耕种。 4.意义: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狩猎 农作物 淮河 耒耜 1.半坡居民的建筑与河姆渡居民建筑不同的原因 主要由气候条件所决定,北方地区气候干燥,相对寒冷,因此采用半地穴式建筑。南方地区潮湿炎热,地势低洼,因此房屋多采用干栏式建筑。 难点释疑 2.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的区别 旧石器时代是以使用打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文化发展阶段,是石器时代的早期阶段。一般认为这段时期距今约250万—1万年。新石器时代是石器时代的最后一个阶段。以磨制石器为主,大约从1万年前开始,结束时间距今5000多年至2000多年不等。这个时期,人类开始从事农业和畜牧业,不再只依赖大自然提供食物,因此食物的来源变得稳定。同时农业与畜牧业的经营也使人类由逐水草而居变为定居下来,人类生活得到进一步的改善,使人类开始出现文明。 3.打制石器和磨制石器的区别 磨制石器比打制石器工艺先进,杀伤力大一点,更加适合打猎,原始人使用打制石器叫旧石器时代,原始人使用磨制石器叫新石器时代,先“旧”后“新”,从使用打制石器到磨制石器说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3****78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