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二轮地理复习文档:寒假作业(四) 打牢5大地理基础——地形+Word版含答案.doc

2018届高考二轮地理复习文档:寒假作业(四) 打牢5大地理基础——地形+Word版含答案.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寒假作业(四) 打牢5大地理基础——地形 [串忆基础知识]                  岩石圈物质循环 1.沉积岩有何特点?提示:有层理构造;可能有化石。2.说明岩浆、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之间相互转换的地质作用。提示:冷却凝固(内力);重熔再生(内力);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外力);变质作用(内力)。 内力作用 1.向斜、背斜的判断依据有哪些?提示:岩层弯曲形态;岩层新老关系。2.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背斜常形成山岭,其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向斜常形成谷地,其槽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断层处形成裂谷、陡崖及断层谷。3.地质构造的实际应用表现在哪些方面?提示:找水、石油、天然气;隧道选址;修路;水库坝址等。 外力作用 1.怎样分析河流对两岸的侵蚀状况?提示:笔直河道考虑地转偏向力;弯曲河道考虑凹凸岸。2.不同地区外力作用的判断。提示:干旱地区——风力作用;湿润地区——流水作用;高纬高山地区——冰川作用;沿海地区——海水作用。3.三角洲的成因分析。提示:河水有大量泥沙;河流流速降低;入海口或入湖口处坡度较小,海(湖)水较浅。   [双基能力测评] 一、选择题 图a为桂林象鼻山景观图,图b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a中岩石类型属于图b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2.形成该景观的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是(  ) A.—⑦—③ B.—③—④ C.—①—③ D.—④—⑤ 解析:1.C 2.A 第1题,桂林象鼻山是由石灰岩受溶蚀作用而形成的喀斯特地貌。结合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可知,丙为沉积物通过固结成岩作用而形成的沉积岩,石灰岩为沉积岩的一种。第2题,象鼻山是沉积物形成沉积岩后,经地壳隆起,在地表水的溶蚀作用下形成的。 读某河流域地质结构图,完成3~4题。 3.丁处河谷地貌的形成所经历的地质作用过程主要是(  ) A.流水侵蚀—断裂陷落—流水堆积 B.岩浆活动—地壳运动—流水侵蚀 C.岩浆活动—流水侵蚀—断裂陷落 D.流水堆积—褶皱弯曲—流水侵蚀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示河流的支流丁处河流大致从东北向西南流 B.甲、乙两村落可相互通视 C.丙岩层为岩浆侵入活动形成 D.甲、乙两村落的相对高度不可能超过200 m 解析:3.B 4.C 第3题,由等高线数值和弯曲状况可以推知,丁处是河谷地貌,是河流侵蚀作用的结果;但是从地层的地质年龄来看,丁处地层地质年龄为中间老、两翼新,属于背斜构造;并且由图示可以看出丁处的岩层为岩浆岩。据此可知该地区地貌的形成过程:首先经历了岩浆活动形成岩浆岩层;然后受到挤压发生褶皱,形成背斜构造,形成山岭;最后在外力侵蚀作用下,形成沟谷。第4题,图中的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所以丁处河流的流向不可能是从东北向西南;甲村落位于河谷地带,乙村落处于山脊上,在甲、乙之间有一道山脊存在,因而甲、乙两村落不一定能够相互通视;丙岩层与其周围岩层的形成年代不一致,说明可能是岩浆侵入的结果;甲村落海拔为400~500 m,乙村落海拔为600~700 m,因而两村落最大高差接近300 m,最小高差超过100 m。 下图中的左图为某区域海拔400 m以上的某地表形态相对高度等值线图(数值越大,相对高度越大),右图为该区域400 m以下的岩层剖面局部图。读图回答5~7题。 5.左图中显示的地貌最有可能是在下列哪种外力作用下形成的(  ) A.流水的搬运作用     B.流水的堆积作用 C.风力的堆积作用 D.风力的侵蚀作用 6.从右图中的岩层剖面图看,该区域最有可能是(  ) A.背斜 B.向斜 C.地垒 D.地堑 7.右图中甲岩石最有可能是(  ) A.玄武岩 B.页岩 C.板岩 D.大理岩 解析:5.D 6.B 7.D 第5题,读地表形态相对高度等值线图可知,该地貌底部和顶部面积较大,中部较小,为蘑菇形地貌,最可能是风力侵蚀形成的。第6题,读图可知,该区域中部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为向斜构造。第7题,读图分析可知,甲岩石是由于岩浆入侵,高温作用使石灰岩发生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变质岩,所以最可能是大理岩。 读全球地壳运动速度矢量(矢量是一种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图,完成8~9题。 8.由图中信息可以判断(  ) A.板块边界的运动速度大于板块内部 B.同一板块内部运动速度相同 C.箭头线越长表示地壳越稳定 D.太平洋板块最不稳定 9.关于图中四地地壳运动特征示意图,正确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8.D 9.C 第8题,从材料中可知矢量是一种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结合图的名称可以知道图中的箭头指向表示地壳的运动方向,线的长度表示运动速度。从图中可以看出太平洋板块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moon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