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体少见寄生线虫P201 东方毛圆线虫、广州管圆线虫 棘颚口线虫、艾氏小杆线虫 兽比翼线虫、肾膨结线虫 麦地那龙线虫、肝毛细线虫 异尖线虫…… 北京福寿螺事件: 2006.6.24北京市友谊医院热带病门诊纪爱萍医生接诊一位病人:症状是头痛、发热,皮肤感觉异常,有刺痛、烧灼感,根据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资料、病原学和免疫学检查结果确诊为 -------广州管圆线虫病。 北京福寿螺事件: 北京福寿螺事件: 随后又陆续出现一批相同症状的患者,表现为剧烈头痛,发烧等症状,其次是脖子僵硬,皮肤疼痛,还有出现恶心、呕吐等,严重者肌肉麻木、面部瘫痪,鼻唇沟变浅、眼睛不能闭合、皮肤有强烈的灼热刺痛感等 北京福寿螺事件: 通过对患者的询问,医生发现这些患者在发病前,都曾经在北京蜀国演义酒楼吃过一道由福寿螺加工的凉拌菜“凉拌螺肉” 。 北京福寿螺事件: 截止2006 年9月2日共发现病例131例,是近年来发病最严重的一次因吃福寿螺引起广州管圆线虫病爆发流行。 广州管圆线虫(鼠血圆线虫) P212 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 (chen,1935) 1933年陈心陶最早发现于鼠类肺部血管,命名为:广州鼠肺线虫。人体偶尔感染,可引起“酸脑”。 人体首例病例报告 Nomura1944 台湾,男15岁,父母为旅馆厨工,家庭住处鼠多。现病史:10天前剧烈头痛,低烧,次日开始呕吐,食欲下降,疑为脑膜炎。 腰穿:脑脊液压力280mm水柱,细胞528/mm3(正常8),其中50%为EOS,CSF有10条活的线虫。血常规检查:WBC 14800,EOS 21.5%。 第二次腰穿又发现数条幼虫,并将标本送日本横川Yokogawa(野村)氏,经鉴定为鼠血圆线虫。 次年,Dougherty为了纪念陈心陶教授,定名为广州管圆线虫。 中国大陆首先由黄贤磷等(1979)在广州报道有人体感染。病人为广州郊区农民,剧烈头痛,疑为脑膜炎,后定为“酸脑”。并提出CSF要做EOS计数。 1984年,朱师晦、何竟智,各报道一例病人,并在病人脑脊液中查到了幼虫。 1997年10-11月,浙江温州出现过爆发流行。 虫体大小: 成虫♂11-26mm ♀17-45 mm Ⅳ幼虫 0.85-1.0 ×0.035-0.04mm 童虫 2.0×0.05-0.07mm 成虫线状,体表有环状横纹,头端钝圆,♂11-26mm ♀17-45 mm 。 体壁横纹 生活史 生活史 成虫寄生于鼠(终宿主)肺动脉内(鼠肺线虫)。 中间宿主: 50多种水生或陆生螺类,蛞蝓等软体动物。转续宿主:鱼虾、蛙类。 中间宿主 中间宿主 人是其(非正常宿主) 在人体内不能发育为成虫。人体感染方式——误食 P213 1、未熟中间宿主或转续宿主:螺类、鱼虾、蛙类。 2、被幼虫污染蔬菜瓜果。 致病 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和特异免疫反应,形成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 症状:“三高三痛”,高热、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高、颅压高、头痛、肌肉痛、皮肤刺痛 主要病理改变为充血、出血、脑组织损伤及由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所组成的肉芽肿性炎症反应。 流 行 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主要流行于东南亚、太平洋、日本、美国和我国台湾香港广东浙江福建海南等地 传染源:鼠类 感染方式:主要为生吃或半生吃水产食物、接触三期幼虫也可感染 爆发流行 1983年前全球发现3000余例,1984年我国广州发现首例病例 1997.10-11浙江温州55人就餐后发病 2002.8.26福建长乐市8小学生发病 2002.10.9福州某单位20人发病 2006.6.24-9.2北京131人发病 浙江温州爆发流行: 据中国寄生虫学及寄生虫病杂志2000年第3期报道:1997年10-11月,温州市突然发生一批以头疼伴躯体多处游走性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病人,初步诊断为“流行性神经疼”。 在市区一家饭店就餐后发病的有55例。根据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资料、病原学和免疫学检查结果,证实为由半生吃福寿螺引起的一起广州管圆线虫病。 一次8人就餐,8人发病;一次105人同时就餐,生吃螺肉的发病47人。未吃这种螺肉的,无一人发病。 有的人在餐后2小时,胃部、手指关节突感针刺样痛,触疼加剧。随后几天有咽疼及全身“蚁走感”,1w后出现搏动性头疼,伴恶心呕吐等脑膜刺激征。视物模糊,并有持续性眼球胀疼。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EOS↑占9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