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游沙湖》公开课课件培训资料.ppt
游沙湖; 苏轼,字 ______,号 ______,眉州眉山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其他七人是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苏轼与其父______ 、其弟______ 都是散文家,号称“三苏”。;苏轼是个文艺全才,诗、散文、词、书法、绘画都有成就。他的散文与______并称“欧苏 ”,诗与黄庭坚并称“_____”,词与______并称“苏辛 ”,对当时和后世影响深远。;1、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___________。
2、大江东去,浪淘尽,_________。
3、____________,千里共婵娟。
4、___________,只缘身在此山中。
5、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___________ ,凌万顷之茫然。 ;生平多磨砺
著名学者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一文说到:
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这一切指什么?
元丰二年 (1079),苏轼移任湖州 (浙江省吴兴县),在这期间,遭奸臣诬陷,奸臣从苏轼诗文中罗织罪状,他们指证苏轼在诗文中歪曲事实诽谤朝廷。并且举出苏轼的《杭州纪事诗》作为证据,说他“玩弄朝廷,讥嘲国家大事”,更从他的其它诗文中挖出一句二句,断章取义的给予定罪,
如:“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本来苏轼是说自己没有把法律一类的书读通,所以无法帮助皇帝成为像尧、舜那样的圣人,奸臣却说他是讽刺皇帝没能以法律教导、监督官吏;
又如“东海若知明主意,应教斥卤变桑田”,说他是指责兴修水利的这个措施不对。其实苏轼自己在杭州也兴修水利工程,怎会认为那是错的呢?
又如“岂是闻韶忘解味,迩来三月食无盐”说他是讽刺禁止人民卖盐。; 不久就把他逮捕,投入监狱,酿成北宋有名的文字狱“乌台诗案”。由于宋朝有不杀士大夫的惯例,所以经过4个月的折磨后,苏轼免于一死,但被贬为黄州团练。被贬黄州后,苏轼经常游赏赤壁矶,在被贬第三年即1082年,一气写下了《念奴娇?赤壁??古》和前后《赤壁赋》、《定风波》等传世名作,由他的政治低谷转而登上他的文学创作的颠峰。;黄州惠州儋州。;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的三月七日,时苏轼谪居黄州已第三年。《东坡志林》说:「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途中遇雨,便写出这首《定风波》来。但作者也因为这次淋雨生病了,求医遇一“异人”并结伴同游,于是又写下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游沙湖》一文。
; 游沙湖 苏轼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 )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 )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 )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 )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 ( )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 ) ,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剧饮而归。 ; 游沙湖 苏轼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 ,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剧饮而归。 ;思维导引;思维导引;异人 ;思维导引;思维导引; 《乐府·相和歌辞·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乐府》认为过去的就过去了,就永远不可能再回来了,情绪消沉低落 。
而苏轼认为过去的还有可能回来,老年人还可以回到少年时代。
基调积极乐观,蕴蓄着一种催人向上的人生哲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