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节 诊断及疫情上报
第三节 动物传染病的诊断和疫情报告 一、动物传染病的诊断: 二、疫情报告制度 国内疫情报告系统和国际疫情报告系统 传染病诊断 当发生或流行时动物传染病时,首先及时正确地诊断,以便针对性地制定有效的控制和消灭措施。 传染病诊断包括 临床诊断和实验室诊断 各种诊断方法各有特点、诊断意义不完全相同、各有侧重。根据疾病的特点,有时仅需其中的一、二种就可以作出诊断,有时在疫病诊断中需要联合使用、综合判断。 传染病诊断的标准化趋势 为了使实验室诊断结果在不同地区或实验室间具有可比性,便于交流和相互认可,OIE推荐了重要动物传染病的诊断方法见《国际贸易动物疾病诊断试验方法表》(附录3)。 每个国家也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传染病的诊断标准。 对疫病诊断实验室进行标准化管理和质量控制,能够保证方法的统一和标准化。 一、临床诊断 缩小可疑疾病的范围,指明诊断疾病的方向。 流行病学诊断 临诊诊断 病理剖检诊断 流行病学诊断 流行病学调查 围绕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进行 对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提出病因假设。 临诊诊断 是指利用人的感官或借助一些简单的诊疗器械如体温计、听诊器等,直接检查和记录患病动物的异常表现。具有特征临诊症状如破伤风、猪气喘病易作出诊断。 临床症状诊断的局限性包括 非典型病例和混合感染病例,一般只能进行推测性的诊断; 处于发病初期病例、慢性感染和隐性感染动物很难得出诊断结论。 病理解剖学诊断 多数患病动物都会表现出特有的病理剖检变化,是诊断传染病的重要依据 能够缩小可疑疾病的范围,难以作出确切诊断。 有些病还需做病理组织学检查,有的病还需检查特定的器官组织,如狂犬病。 二、实验室诊断 确诊动物传染病的主要手段 发现传染源 确定各种传播因素的作用 是确定动物易感性的重要方法 在传染病的暴发和扑灭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流行病学检测的重要方法 病料的采集 新鲜、无污染、病料中病原多、病变明显 一般性组织的采集 血液和血清的采集 其他样品的采集 采样时,工作人员应熟悉各种动物的剖检程序,根据检验的目的以及动物的大小和种类准备下列物品:合适的器械如刀、锯、剪刀、钳子、镊子、注射器等;操作者用的外套、乳胶手套和胶靴;样品记录保存用的标签、记录纸、容器和培养基等。 样品信息 送检样品应将样品信息和病史资料一起送达实验室。这些信息包括: 畜主姓名和通讯地址 疑似疾病的种类 样品种类、要求检测项目以及运输用的培养基 动物品种、数量,感染动物数量、年龄和性别 引进动物的时间、地点 首发病例和续发病例的日期 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记录 发病动物的用药史和用药时间 动物群接种疫苗的种类及接种时间 送检样品的清单和运送说明等 样品的运送 采集的样品需仔细包装,再用胶带或石腊封口以防止泄漏或交叉污染。 运送时应保持低温状态并在48小时内送达实验室,但要注意某些样品不能冷冻。所用的容器需要垫上足够的缓冲材料,防止样品的包装容器损坏。 常用的实验室诊断方法 常规病原学诊断 细菌涂片检查 病原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动物接种实验 免疫学诊断 血清学试验: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免疫学方法进行诊断。可以检查抗原也可以检查抗体。 经典的血清学试验 如凝集试验、琼脂扩散试验、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 标记抗体技术 如荧光抗体标记技术、免疫酶标记技术、免疫胶体金技术、免疫电镜技术等。 变态反应: 针对慢性传染病 如结核病 分子生物学诊断(基因诊断) 针对不同病原微生物所具有的特异性的核酸序列和结构进行测定。 代表性的诊断技术有:核酸探针、PCR技术和DNA芯片技术。 PCR技术原理 设计引物 在体外反应管中加入病原微生物的核酸、dNTP 、具有热稳定性的DNA Taq聚合酶和引物 在适当条件下进行变性、复性和延伸循环免疫学诊断 二、疫情报告制度 国内疫情报告系统 法定报告人 报告内容 报告方式 报告时间 疫情报告处理 疫病发生现场处理 国际疫情报告系统 为了控制疫病扩散,OIE规定了动物疫情国际通报的权利和义务,其程序和内容简述如下: 当出现OIE规定的A类疾病或对其他国有重要影响的非A类疾病时,应在24小时内通过电传、电报、传真或电子邮件通报中央局。 在疫情稳定或疫病根除之前应按上述方法每周上报一次疫情控制的进展情况。 疫情扑灭后或未发现重大疫情的国家或地区,应按月上报上述疾病的控制和存在状况。 所有A类、B类及其他具有重要社会经济意义的疫病应按常规每年上报一次。 —其他应报告的内容 在疫病发生时,各国兽医行政管理部门除报告上述内容外,还应通报为防止疫病传播所采取的措施,包括检疫措施、疫区内动物及其产品和其他物品等流通的限制措施、传播媒介的控制措施等。 *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