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吴多辉执著创业梦“发明大王”
吴多辉执著创业梦的“发明大王”
今年6月毕业于江苏大学的吴多辉可谓名气不小,如今江苏大学里的学弟学妹还以他为榜样,向他学习,因为他曾经是校园里赫赫有名的“发明大王”,大学4年就申请了39项专利。
大自然是“突发奇想”的试验田
出生于海口市灵山镇一个小乡村的吴多辉,从小就喜欢“发呆”想问题。家里条件困难,大自然就成了他“突发奇想”的试验田:把鹅蛋放在鸡窝里,指望母鸡能孵出小鹅;抓一大堆萤火虫放在纸盒子里,制成灯笼:用木瓜树叶的叶柄加上塑料薄膜做成笛子;把面粉调成糊状抓知了……
为了能飞上天,在一次暴风雨来临前的大风中,他举着一块很大很薄的胶合板迎风站在大沙堆上。结果人不但没有飞起来,反而被大雨淋成了落汤鸡。
农村生活也锻炼了吴多辉的动手能力:从小他就跟在父母身后下田干农活;10岁开始当上了家里的“主厨”;五年级就学会了开柴油三轮车,修理录音机、收音机。此外,他学习成绩优秀,特别是理工科成绩突出,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市重点中学。
“从初中开始,我就开始看《奥秘》、《大科技》、《人类的未解之谜》……这些书太有意思、太有吸引力了。”城市丰富的图书资源让吴多辉如痴如醉地爱上了科普类读物,不上课的时候他经常一整天待在新华书店里看书,并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发明要去想去做,不想不做是不会有的”。
高中一次上课时,数学老师忘了带圆规,就随手拿了根绳子,一头固定在黑板上,另一头拉着用粉笔绕了一圈,一个完整的圆就出现了。老师的举动触发了吴多辉的创造灵感,“画圆不一定要用两脚圆规,用一条绳子可以,一把直尺不也行么?”他的第一个发明,“圆孔型尺子圆规”就这样产生了。
点子大王体会“发明家之痛”
可控制茶汤浓度的便利水杯、活动关节扳手、携带USB接口的键盘……大学期间,吴多辉申请了39项实用新型专利,29项已获授权。
“发明其实不难,有了正确的思维和方法,就能打开发明的大门。”吴多辉特别善于“想问题”,平常看到一件物品,总是喜欢观察和分析它的材料、功能、形状、机构,思考改进和提高的办法。
看到勺子容易滑入汤里,既不卫生又不方便,就设计出磁性防滑卫生勺;市场上销售的蚊帐顶部是全封闭式的,不能挂电风扇,就设计出了顶部带拉链的蚊帐;时常弯腰在电脑主机箱上插U盘,很不方便,就想到设计一个带着USB接口的键盘;生活中,内六角扳手和普通扳手各有利弊,就想着给内六角扳手加上一个活动关节,就可以避开更多的障碍物,使用起来也更加方便快捷……
吴多辉说:“我的专注度很高,喜欢逼着自己去发明,强压之下灵感也就源源不断地来了。”他差不多一个星期就能想出一个新点子,紧接着去查找资料、实验验证、申请专利。仅大二一年就获得了10项专利授权。
名声在外,吴多辉的“苦恼”也不少。他申请的专利很多,也有不少商家和他联系,但是没有一项专利转让。然而在市场上,吴多辉不时发现很多商品使用了他的专利。
“发明家之痛”让吴多辉有了创业的想法。发明的经历使他明白,人的大脑一生可以产生无数个灵感,如果没有适当的创新教育和激发,也许一生都不会产生一个灵感。他说,“推广创新教育,激发更多人的创新思维,就是我最大的梦想。”
创业路上多坎坷
“你手里没有100万元,不要谈创业。”大三下学期,一位学长这么告诉他。吴多辉一摸口袋,1000多元是自己一个学期的生活费。
第一步,写书;第二步,注册公司。吴多辉开始了创业的摸索。
吴多辉从小就喜欢看书,高中时就花了一整个暑假研究《物理天文学前沿》和《图说相对论》。进入大学后,他一边发明创造,一边认真阅读了国内外100多本“创新学”著作。“每本创新著作都有各自的精华,为什么不编著创新学的‘百科全书’,让不同的人掌握适合自己的创新思维呢?”吴多辉结合自身的创新经验和设想,引用了500多个创新实例,历经一年时间,终于写出了30万字的《创新宝典》。来不及校对,就请同学义务帮忙,同学兴冲冲地告诉他,校对了25页就产生了5个创新的点子。吴多辉看到了推广创新教育的希望。
创业之初需要融资。东拼西凑,吴多辉筹到3万元启动资金。他知道,这里面每一分钱都不容易,都是从同学的生活费里挤出来的。
为了注册公司,吴多辉花1000元在江苏大学后门租了一个荒废的门面房,开始经营格子铺维持生计。当时去扬州批发小商品,为了节省来回的20元车费,吴多辉和合伙人天蒙蒙亮就出发,骑车4个多小时到达扬州市区。挑选完饰品,回来的路上天已经很黑了。
有一次,他走了很多弯路,甚至闯进了一个偏僻的小乡村里。还好方向感不错,晚上11点钟他回到镇江。“骑到离校门不远的地方就下了车,推着车步行,因为自行车坐垫磨得屁股实在太疼了。”
这一次的经历,吴多辉印象非常深刻。从中他也深切体会到,创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