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3》(课件).ppt

高一历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3》(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9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材料1: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前半期的20多年间,民族资本工业约有百余家,其 中资本万元以上的50余家,资本总共不过五 六百万。   1894年以前,资本超过1万以上的制造业,平均每家资本还不到9万元,只有清王朝所办的同类企业资本的1/10。   材料2:1866年方举赞在上海创办了发 昌机器厂。建厂时只有一座打铁炉,四五个工人,专为美商的“船坞”加工、制造船舶零配件;70年代,这个厂发展很快,已能制造小火轮船,不过直到此时,发昌机器厂自身的技术力量还很薄弱,它制造的小火轮船,发动机系英国造。   材料2:1866年方举赞在上海创办了发 昌机器厂。建厂时只有一座打铁炉,四五个工人,专为美商的“船坞”加工、制造船舶零配件;70年代,这个厂发展很快,已能制造小火轮船,不过直到此时,发昌机器厂自身的技术力量还很薄弱,它制造的小火轮船,发动机系英国造。 资金少 规模小 技术力量薄弱 材料二: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 探究:洋务派兴办洋务的目的是什么? 对 外——抵御列强侵略 对 内——镇压人民反抗 根本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前期 后期 旗号 时间 主要实践 “自强”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求富” 兴办近代民用工业 筹划海防 创办新式学堂 选派留学生 19世纪60-70年代 19世纪70-90年代 特 点 名 称 创办者 性质 军 事 工 业 民 用 工 业 “自强” “求富” 机器生产 曾国藩 安庆内军械所 李鸿章 左宗棠 江南制造总局 福州船政局 崇 厚 天津机器制造局 李鸿章 张之洞 轮船招商局 开平煤矿 汉阳铁厂 湖北织布局 【洋务运动中创办的军事工业】 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大门 江南制造局所造的快枪 左宗棠开办的福州船政局 崇厚经营的天津机器制造局 天津机器制造局生产的林明敦滚轮式一号步枪 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 【洋务运动中兴办的民用工业】 张之洞开办的汉阳铁厂 【洋务运动中兴办的民用工业】   纵观古今多少事,不能都付笑谈中洋务运动三十余载是非成败一言难尽…… 朝堂之上……   李大人:“我认为洋务运动是成功的,它使中国成功迈出近代化的第一步。”   张大人:“不对,我认为洋务运动并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最后也是以破产告终。”   你觉得他们说的对吗?你是怎么看待这段历史的? 近代军事工业 近代民用工业 筹划海防 创办新式学校; 选送留学生出国 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客观上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起了推动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清军的战斗力 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 评 价 甲午中日战争的战败,宣告洋务运动破产! 甲午中日战争的战败,宣告洋务运动破产! 如果没有列强的再度侵华,洋务运动能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 主要为官府举办,为维护清朝反动统治服务 ◆ 军事工业主要为镇压人民革命,不能为国求强;民用工业主要为解决军事工业的困难,不能为国求富 ◆ 创办的企业在很大程度上被洋人利用,经营管理腐败 ◆ 中体西用,没有触动封建制度 洋务运动的局限性 ◆ 主要为官府举办,为维护清朝反动统治服务 ◆ 军事工业主要为镇压人民革命,不能为国求强;民用工业主要为解决军事工业的困难,不能为国求富 ◆ 创办的企业在很大程度上被洋人利用,经营管理腐败 ◆ 中体西用,没有触动封建制度 洋务运动的局限性 根本原因   梁启超《变法通议》记述:同治初年,普鲁士首相俾斯麦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国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源,其在此乎?”   梁启超《变法通议》记述:同治初年,普鲁士首相俾斯麦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国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源,其在此乎?”   请思考:俾斯麦所言“归而行之”与“购而用之”,分别指中日两国的什么重大事件?   梁启超《变法通议》记述:同治初年,普鲁士首相俾斯麦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国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源,其在此乎?”   请思考:俾斯麦所言“归而行之”与“购而用之”,分别指中日两国的什么重大事件?   从俾斯麦的介绍来看,当时中日两国学习西方的重点有何不同?   梁启超《变法通议》记述: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ermain20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