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动画艺术创作素材管理论文.docx
动画艺术创作素材管理论文摘要:中国早期的动画艺术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特色让世界瞩目。但从近年来二维、三维、计算机动画技术产生后,中国动画的创作题材反而越来越窄,一味模仿日美动画创作模式,使中国动画陷入低谷。如何挖掘和整合我国几千年来的灿烂文化为动画艺术创作所用成为中国动画艺术走出低谷的关键所在,从素材整合上到技术技法上,都是动画电影艺术工作者的关切的课题,本文从动画电影的创作源泉中国传统文化、流行艺术到动画电影的文化沟通性多面进行了论述,总结了从传统文化中整合动画素材的方向、方法,以及流行艺术和动画艺术的关系和动画艺术文化沟通性问题等进行了讨论,以期通过本文呼唤动画艺术工作者对动画创作题材进行深入的再挖掘与整合,以提高我国动画电影水平。
关键词:动画电影;创作素材;再挖掘;整合;
本文为湖南省教育厅2005年科研立项项目《玩具设计理论及其应用》,项目编号05C653
原文发表于电影评介2007.14期
我国有五千年的文化积淀,自古以来,流传许多优美的故事和历史典故,加之现代涌现出的众多优秀文学作品,应该说有着非常丰富的题材可供选择,可是国产动画除了早期的《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和《小蝌蚪找妈妈》、《牧笛》等能成功引用历史名著和文学作品外,目前的动画好像无题可选,导致部分动画企业进行创作时居然要将已经拍过的传统题材重新翻拍和续拍。当然根据现在的社会环境和市场需求将作品改观是无可厚非的,但题材选择的局限性问题在当今显得尤为突出,因此,动画电影艺术创作素材的再挖掘和整合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中国文化丰富的民间传说、民谣、神话、民俗都是动画电影艺术创作的源泉。
中国的动画艺术一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民族特色。自从1935年万氏兄弟创作的我国首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诞生后,继而在1957年上海电影美术电影厂长特伟提出了“探索民族风格之路”的口号,从此就开始了中国动画的民族风格建设。中国动画艺术家从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汲取营养为己所用,力求表现出中国独有的风格。此后诞生了《骄傲的将军》、《猪八戒吃西瓜》、《鹬蚌之争》、《小蝌蚪找妈妈》、《牧笛》、《大闹天宫》等一系列具有中国文化、民族特色的优秀动画片。这些动画在表现上分别借鉴和采用了传统戏曲、水墨画技法,民间剪纸、皮影和木偶等艺术形式,体现出了强烈的东方文化气息并成功地塑造了一批批动画形象。如:《骄傲的将军》中将军的形象和表情便借鉴了京戏的风格,影片的背景音乐恰到好处地运用民乐,使画面与音乐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大闹天宫》主角的造型设计更是成功地融合了庙宇艺术、民间年画的特色,塑造出了英姿飒爽的主角,甚至可以说奠定了孙悟空在文化领域和老百姓心中的形象基础。这些优秀的动画片充溢着浓郁的民族化气息,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对当时民族化探索起了极大的鼓舞作用。从此,中国动画文化进入了一个繁荣发展的时期,并奠定其在世界动画艺术领域的重要地位。
当代动画电影的发展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革新、中国文化的丰富内容和多样形式为中国动画电影的创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对中国文化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动画电影事业的兴旺发达,也为动画电影的民族化、现代化提供理论依据。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全国五十六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俗、民歌、民间故事和英雄,都有津津乐道的人和事,几千年来的中华文明为动画电影创作提供了取之不竭的素材和源泉。中国拥有的丰富文化资源,将成为动画题材的最大滋生土壤。藏族的格萨尔王,蒙古族的成吉思汗,回族的伊斯兰宗教故事,云南的阿诗玛,广西的刘三姐,历史上传诵的四大美女……;从艺术技巧上,汉代的砖刻、北魏的石雕、敦煌、永乐宫的壁画和民间版画……;从艺术形象上,各地的戏曲中造型多变的人物,如:京剧中的小丑、花脸,川剧中的变脸,宁夏作唱、江西的傩戏、湖南的花鼓戏,其戏剧形式和戏剧人物对动画电影创作和发展都是诱发创作、令创造者感动的思路。
中国动画前辈创作的水墨、剪纸、皮影、木偶等最具中国特色的动画制作技术深深地影响着世界动画艺术的创作。直到现在还有国外的动画作品沿用这些特殊技术。而在国内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的作品,我们这些传统技术却少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电脑制作二维、三维动画和动画电视片。虽然产能提高了许多,但是比起精美的传统工艺画则在显得粗糙和低劣。我们在拾取京剧、刺绣、印染等艺术精华,并将这些艺术品成功地推向世界时,为什么不能将同为国粹的中国动画艺术结合高科技和新理念的同时,将传统的生产技术保留、发展和深化呢?
剧本的创作和改编是制约我们动漫发展的一大弱项,动画电影设计人员就需要不断地挖掘设计新素材,创作新题材,才能吸引观众。要将中国的文化宝库认真地整理研究,规划利用。神话故事、民间传说、科幻作品、历史名著以及现代的优秀作品,哪些适合拍成动画片?哪些适合拍成短篇、中篇、长篇动画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