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年整理]消防安全常识读本.doc
消防安全常识教育读本
招商局漳州开发区消防大队
二〇一〇年十月编
第一章 基础知识
一、燃烧
(一)燃烧的定义
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
C+O2→CO2+393.5kJ
燃烧三个特征,即化学反应、放热和发光。
(二)发生燃烧的条件:
1、必要条件:可燃物、氧化剂(助燃物)、温度(引火源)
(1)可燃物:凡是能够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燃烧化学反应的物质。如:木材、纸张、酒精、氢气、乙炔气、钠、钾等。它是燃烧的首要条件。
燃烧难易程度 气-液-固
(2)氧化剂(助燃物):能帮助和支持可燃物燃烧的物质,即能与可燃物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普通燃烧是空气中的氧(少于15%时,多数固体不能维持燃烧),氟、氯等也是氧化剂。
(3)温度(引火源):供给可燃物与助燃物发生燃烧反应的能量来源。直接火源有明火、电弧电火花、雷击等,间接火源:高温、自燃起火等。
常见的火源主要有以下八种:一是明火。如炉灶火、火柴火、蜡烛火等。二是高温物体。如点燃的烟头、发热的白炽灯、汽车排气管、暖气管等。三是电热能。如各种电热器具发热,电弧、电火花、雷击放电产生的热等。四是化学热能。经过化学变化产生的热能。如燃烧产生的热,某些有机物发热自燃,化合物分解放出热等。五是机械热能。由机械能转变为热能。如摩擦热、压缩热、撞击热等。六是生物能。如微生物在新鲜稻草中发酵发热等。七是光能。由光能转变为热能。如日光聚焦等。八是核能。如核分裂产生的热。
2、充分条件:
(1)一定的可燃物浓度。如汽油在-38℃以下蒸发的浓度不足,它就不能够燃烧。
(2)一定的氧气含量。汽油最低氧含量要求14.4%,只有达到这个值以上,才能保持燃烧。
(3)一定的点火能量。可燃物有本身最小点火能量要求。
(4)三者相互作用。我们只要破坏其中一个条件,燃烧就会终止。
(三)燃烧类型
1、闪燃
(1)闪燃定义:指易燃或可燃液体(包括可熔化的少量固体,如石蜡、樟脑、萘等)挥发出来的蒸气分子与空气混合后,达到一定的浓度时,遇火源产生一闪即灭的现象。
(2)闪点:指易燃或可燃液体表面产生闪燃的最低温度。汽油-50℃ 酒精13℃ 煤油38-74℃
闪点的应用
判断液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依据。闪点越低,危险性越大。依据可燃液体闪点的高低,将可燃液体火灾危险性分为甲、乙、丙三类
甲:闪点28℃ 如:酒精、汽油
乙:28 ℃ ≤闪点60 ℃ 如:煤油
丙:闪点≥60℃ 如:柴油、机油、花生油
2、着火
(1)着火定义:可燃物在与空气共存的条件下,当达到某一温度时,与着火源接触即能引起燃烧,并在着火源离开后仍能持续燃烧,这种持续燃烧的现象叫着火。着火就是燃烧的开始,并且以出现火焰为特征的燃烧现象。
(2)燃点:是指可燃物开始持续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又称着火点。可燃物的温度没有达到燃点时是不会着火的,物质的燃点越低,越易着火。某些常见可燃物的燃点如表所示。
物质名称 燃点(℃) 物质名称 燃点(℃) 蜡烛 190 棉花 210~255 松香 216 布匹 200 橡胶 120 木材 250~300 纸张 130~230 豆油 220 3、自燃
(1)自燃:指可燃物质在空气中没有外部火花、火焰等火源的作用,靠自身发热或外来热源引发的自行燃烧现象。
(2)自燃点:是指可燃物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
如:黄磷30℃、二硫化碳90℃、赛璐珞180℃、沉积状木粉260 ℃。
(3)自燃分类:
受热自燃-无外界明火直接作用,受外界热源影响引起的自燃;
本身自燃-靠物质内部发生生物、物理、化学等作用产生热量引起的自燃。
部分容易发生自燃的物质
A黄磷:暴露于空气中自燃是最典型的本身自燃现象
B植物:能发生自燃的植物有干草、谷草、麦秸、稻草、树叶、麦芽、锯末、甘蔗渣等。关键:堆垛大小、时间长短、水分多少
C浸油物品:浸油物品是指浸有油脂的棉花、棉纱、棉布、纸、麻、毛、丝绸和金属粉末等的总称。浸油物品自燃的关键因素是油的成分和是否堆积在一起。
D煤。
4、爆炸
(1)爆炸定义:指物质由一种状态迅速地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以机械功的形式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或是气体、蒸气在瞬间发生的剧烈膨胀等现象。
特征:爆炸点周围发生剧烈压力突变,产生破坏。
(2)爆炸分类:按爆炸过程的性质,通常分为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核爆炸三种。
物理爆炸:液体、气体体积迅速膨胀,压力超过容器极限而使容器爆炸。如:高压锅、液化气瓶
化学爆炸: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产生温度、压力增加而形成的爆炸。
常见化学爆炸:
(a)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蒸汽爆炸: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蒸汽与空气形成的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
如:在0℃时酒精蒸汽在空气中的体积浓度达到2.25-11.8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