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卢中南:我的欧楷是怎样炼成的?.doc
卢中南:我的欧楷是怎样炼成的??
(一)
大概五六岁时,看到父亲买描红字帖让姐姐们练写毛笔字,我也想学。父亲很高兴,特意也为我准备了毛笔和墨盒,我就加入了她们的行列。
上小学以后,我和姐姐每天晚上做完功课后描红。那时我也喜爱画画,经常在作业本上和地上画一些古代武将骑马打仗之类的题材。父亲很严肃地对我说,想练字和画画可以,不过一要完成作业,保证学业;二要坚持到底,不可吊儿郎当、三心二意。记得他告诉我,小时候他常听大人讲有三个字最难写:“写好飞风家,才能把口夸。”因为这三个字笔画不仅多而且各具形态,不好把握。他工作不忙时,星期天常带我和姐姐、弟弟参观徐悲鸿纪念馆、琉璃厂等处,开阔我们的眼界。
后来,我对写字、画画越来越感兴趣,父亲也很高兴,但是他对我的要求依然严格。机关里的一位伯伯见了我的画后曾经对父亲说,他愿意推荐我去画院拜师学习,父亲当时就拒绝了。他认为我还小,应该多学些文化,小孩子不打好基础不行。那个时候虽然没有电视和电脑、游戏机什么的,但是做完作业后和小朋友们在院子里玩捉迷藏、打仗游戏,是非常开心的事情。我和其他同龄孩子一样,不会老老实实地坐在板凳上写上一段时间的大字,当然少不了挨父亲几下打和批评。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小学校每个星期都有一到两节大字课。教我们写大字的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女老师,姓王。她每次走进教室时,总是一手端着白颜料瓶和毛笔,一手夹着画有红色界格的小黑板。她在小黑板上写好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中的四个大字让我们临写,又耐心地辅导我们,鼓励我们要练好毛笔字,将来为祖国服务。那时她是我心目中的“偶像”,我看着王老师写字的时候,心里总在走神,老是想,我什么时候能像她一样写那么好的字呢?
1964年我考上北京三中。初一的功课自然比小学多一些了,但是每星期仍然有一节大字课。一位姓安的先生教我们大字课,他个子高高的,戴个黑边眼镜。记得第一次上课时,他自我介绍后,转身在黑板上写了个“安”字,全班同学都吸了口气,暗暗称好,我和另外几个同学不由得在课桌下面伸出了大拇指。
随后他问我们怎样看待写字课,我那时有些“初生牛犊”不知深浅,第一个举手站起来大声说:“对中国人来说,写不好字是不行的。”同学们都笑起来,他也笑了,示意我坐下,和蔼地说,话是不错,但是太绝对了。
后来他对我讲,你的字有基础,看样子是练过,要坚持写下去,不要丢掉。他对我们要求非常严格,经常对我们说,写字如做人,字写不好可以学,重要的是通过写字养成诚实和认真的习惯。安老师写得一手漂亮的欧体字,我们非常佩服他,从他的讲课中我学到了“要想安字写得好,必须宝盖要写小”的诀窍。安老师为人也很谦虚,他告诉我,我们都要向古人好好学习。
▲卢中南楷书《三字经》局部
(二)
1972年底,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被征兵的干部动员参了军。刚到部队,领导让我学打篮球,可是我不会打而且视力不太好。当了几个月的“板凳队员”,领导见我不是打球的料儿,知道我有画画和写字基础,就派我去师军事测绘集训班学习。
结业后我经常被军师团机关作训部门借调去帮助标绘各种军用地图,也掌握了一些常用的楷书、隶书、新魏书、仿宋体字的书写技巧。那时候,我们除了临习各种能够找到的字帖外,还掌握了用排刷、油画笔以及削好的木片书写等线体字的方法。
1977年,经过推荐考试,我从野战部队调到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设计处工作,主要是书写各种展览说明文字。据说,李铎先生看了我到军博应试的字,给予了首肯后领导才同意调的。李铎先生后来不止一次地提醒我,军博的展览说明文字书写虽然不能等同于书法创作,但一定要练好楷书,工整是第一位的,要尽量写得让观众喜欢看。观众要是看着累,看着厌倦,就会影响整个展览效果。同时,他还告诫我,应该多学习古人的优秀法帖,从中不断汲取营养,提高自己的书艺水平。
从1977年到1987年,我整整写了十年的展览版面说明文字。那个时候搞展览既没有照相排字机,也没有电脑,全靠人手写。因为展览版面高低不同、大小不等,我几乎用尽浑身解数,也仗着年轻力壮,除了坐着、站着外,有时需要跪着、半蹲着甚至趴着去写,就这样,每天写两三千字楷书是家常便饭。当然要有别的同志帮助排版打格子才行,那时候,军博的年轻讲解员大部分都和我合作过,如果不是跟她们配合,我一个人又排版又打格子写字是根本完不成任务的。
手写字尽管不像现在电脑字又快又好,但是绝对是锻炼人,至少让我打下了坚实的手上功夫。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军博曾聘请了一位退休的耿学文先生写展览说明。展览布展最紧张时,还请过革命博物馆的归质忱先生、康殷先生帮忙。他们的楷书和魏碑体都写得非常过硬,我还向他们学习了不少经验和技法。
博物馆的展览说明文字用得最多的是楷书,标题多用隶书、魏碑书,为此我确实花了一些时间临写。但是那时我的认识有些偏激,认为只有写好楷书后才能写好其他书体,所以一门心思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