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2中医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012中医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1、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与“本我、自我、超我”之间的关系是如何的?
《内经》对阴阳平和协调的关系,以“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来表述。阴精宁静不耗,阳气固密不散,阴阳双方保持动态平衡,才能使人精神旺盛,生命活动正常,若阴阳动态平衡被破坏,任何一方出现偏盛偏衰,即为病态。
从哲学的角度而言,平衡是指矛盾的暂时相对的统一或协调,与不平衡相对,是事物发展稳定性和有序性的标志之一,而阴阳和矛盾均讲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故“阴平阳秘”也可以说是指阴阳的平衡。从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学理论看来,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组成,在一个精神健全的人身上,这三大系统形成一个统一、和谐的组织结构,当他们相互冲突时,人就会处于失调状态。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与“本我、自我、超我”在表述心理冲突与动态平衡方面的意思相似,不同点主要在于前者指阴阳的平衡,后者指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平衡。
2、中医“情志相胜”理论在理性情绪疗法中的应用如何?
中医“情志相胜”理论是用五行相克理论来表述情绪之间相互制约关系的经典提法,其基本原理是脏腑情志论和五行相克论的结合,将人体归纳为五个体系并按五行配五脏五志,然后利用情志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来进行治疗,即运用一种情志纠正相应所胜的另一种失常情志。理性情绪疗法就是以理性控制非理性,以理性思维(合理思维)方式来替代非理性思维(不合理思维)方式,帮助病人改变认知,以减少由非理性信念所带来的情绪困扰和随之出现的行为异常。
以理性思维方式代替非理性思维方式,即运用某一种情志纠正相应所胜的另一种失常情志,就是“情志相胜”理论在理性情绪疗法中的应用,比如内经里说有位妇人其先生离家很久,因思念成疾吃不下饭,每天向墙躺着,让这位妇人的父亲大骂她,其生气大哭之后就好很多,即怒胜思。还有范进年老中举乐疯了,他岳父抽他几耳光就恢复神智了,即恐胜喜。
3、“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如何运用到心理治疗中?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结合《内经》前文所得出的结论,即春养生气、夏养长气、秋养收气、冬养藏气,春夏生长同属阳,秋冬收藏同属阴。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春三月…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从藏象而言,肝属木,应春,主升发、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故春季养生应以养肝为主,情志方面宜保持情绪乐观开朗以使肝气顺达。“夏三月…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意为夏季忌怒,应使精神饱满以适应夏气成其秀美,同时保持机体气机宣畅、通泄自如,情绪外向,故此时要重视心神调养,宁心静神,以达心静自然凉之目的。“秋三月…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意为秋季应使神志安宁平静,以避秋季肃杀之气,在保持安宁、乐观同时要注意收敛神气以适应阴气生长。“冬三月…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意为冬季宜使神志内藏,安静自若,少奢求、少受外界干扰,以达精神内收。概而言之,即春使志生、夏使志无怒、秋令志安宁、冬使志藏,顺应四时阴阳变化调养精神情志使体健神旺。
4、“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如何运用到心理治疗中?
从整体观念角度来理解“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以五脏为中心,配以六腑,通过经络系统“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的作用实现的,在生理情况下,五脏相互资生、相互制约,以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在病理情况下,五脏病邪相互影响、互相传变,因此,当一脏发病后,治疗必须照顾整体,即在治疗本脏病变的同时应积极调治其他脏腑,以防止疾病的传变。肝属木,脾属土,在五行当中木克土,因此肝脏如果气机疏泻不畅,就会横行犯脾,导致脾脏也出现病变:肝的生理功能是主疏泄,畅情志、促消化,主藏血、主筋、开窍于目,脾的生理功能主运化,运化水谷、水液,主统血、主肌肉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因此肝之疾病,最易传及脾脏。为了防止这种传递现象,在治疗肝病处方时,一定要注意调理脾脏,就是治其未病,其目的在使脾脏正气充实,防止肝病蔓延,也就是防止次生灾害。
5、“四诊合参”的心理学意义是什么?
四诊合参即综合运用望、闻、问、切4种基本方法,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全面分析综合,为准确辨病辨证提供依据的中医诊断原则。
诊断疾病要审察内外,整体察病。那么就要对患者做全面详细的检查和了解,必须四诊合参,即四诊并用或四诊并重。四诊并用,并不等于面面俱到。由于接触患者的时间有限,只有抓住主要矛盾,有目的、系统地重点收集临床资料,才不致浪费时间。四诊是调查了解疾病不同的四种诊断方法,各有其独特的作用,不可相互取代,只能互相结合,取长补短。因为人的病与精神情志活动有关系,五脏六腑皆藏神,也都参与神志活动,所以疾病的发生、发展是复杂多变的,症候有真象也有假象,有的假在脉上有的假在症上,所以如果四诊不全,便得不到病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