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中国平安的困境.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解密“中国平安的困境” ——从平安事件看平安策略 从再融资风波看平安的野心 富通劫暴露平安的尴尬处境 平安高调进军银保的背后真相 20岁的中国平安,资本市场的“问题青年” 2008年,中国平安遭遇多事之秋。天量融资事件、投资富通巨亏、高管高薪争议、税收检查风波…… 几乎平安每走一步,都受到公众质疑,每一亮相,都引起新一轮舆论诟病。一连串的危机事件使公众对平安的不信任感前后叠加,导致对平安的恶评如潮。 为何20岁的中国平安成为资本市场上的“问题青年”? 从再融资风波看平安的野心 事件回放: 2008年1月21日,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董事会已全票通过增发意向,决定配售不超过12亿股A股,并发行不超过412亿元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并将于3月5日召开临时股东代表大会和H股的类别股东大会,审议其增发A股和可转债的方案。以1月18日平安A股的收市价格98.21元计算,平安再融资的规模达到1600亿元。 再融资方案对股市不利影响巨大, 平安被视为A股暴跌的始作俑者 融资方案公布后拖垮大盘:   21日沪指大跌5.14% 盘中跌破4900    22日两市重挫超7% 千余只个股跌停   28日沪指大跌超7%逼近4400点 平安自身更是难逃跌停厄运: 21日跌停,开盘98.21元,报收88.39元   22日再次跌停,报收79.55元    28日再度跌停,报收72.93元 21-28日,6个交易日累计跌幅达25.74%。从历史最高价149.28来 看,平安的股价已遭腰斩! 吴晓求:中国平安巨额再融资失去理性   对于中国平安逾千亿巨额再融资行为,吴晓求教授激动地说:“这是一种近乎于失去理性的融资,近乎于疯狂的扩张,令常人无法理解!” ?大众证券:平安砸伤中国人的投资信仰   “奉劝马明哲先生和中国平安决策层,面对市场明确而坚定的反对声,你们还是收回再融资计划,向市场谢罪吧!市场是大家的市场,是各类投资者共生共存的市场,呵护这个市场,你也有一份责任!” ?皮海洲:中国平安必须对股市暴跌负责   1月21日、22日的暴跌就是中国平安的杰作,28日的暴跌同样也与投资者对中国平安巨额融资计划心有余悸有关。 ?北京商报:希望平安的融资计划落空   为什么一定要选择增发新股?原因只有一个,这样获得的1600亿元资金不用归还,成本低,自然喜欢,这种做法其实就是圈钱。 ?中国产经新闻:压垮大盘的最后一根稻草   本来就疲态尽现的股票市场被一根稻草压垮。压垮大盘的最后一根稻草,来自于旗帜性的蓝筹股——中国平安。 平安天量融资背后的目的:打造金融集团急需扩张 平安巨额融资的投向也成了昨日市场上讨论的主要焦点。平安在去年A股上市筹资382亿元已经使偿付能力达到了400%以上,远远超过了保险监管部门规定的100%警戒线。平安本身在公告及新闻稿措辞上的倾向性也让外界认为将有一场大收购到来,而并非仅仅为了补充资本金那么简单。    在被问及这笔资金的具体投向时,平安相关人士昨日向本报表示,“将以开放的心态把握境内外市场可能出现的投资机会,有针对性地部署资本,推动战略目标的实现。”而据市场人士推测,平安募集资金用途包括海内外投资、二元战略和银行扩张三个方面。    预测一:收购银行   此前,平安已经确定了保险、银行和资产管理三支柱发展定位。尽管银行已经给平安贡献了一定的利润,“但平安一直想把银行做成全国性业务,目前的平安银行却仍局限在上海、深圳地区。不排除平安下一步想融资来继续收购银行。”一位保险业人士向记者透露。    预测二:海外并购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此次筹资投资海外的可能性也不小。在次贷危机影响下,海外金融机构估价大幅下跌,目前正是进行海外收购的良好时机。 马明哲的大金融图谋:打造金融控股集团, 保险不再是平安的后缀 2003年12月,平安与汇丰联合收购福建亚洲银行 收购成功后,平安企图借助汇丰银行的经验,进入垂涎已久的银行信用卡业务领域,全力发展银行业。 2006年7月,平安又举资49亿元人民币收购深圳市商业银行89.24%的股份,经中国银监会批准,深商行正式并入中国平安。 平安集团一位资深人士对时代周报表示:“马总的心很大,买下福建亚洲银行和深圳商业银行只是第一步,参与国际银行业务竞争才是他的终极想法! 高速发展也让企业决策者的思维快速膨胀,总觉得自己做得非常棒了,不仅要做保险还要做银行,甚至更多。在金融行业,这是一种非常急躁、冒险的行为。” 平安集团一位资深人士透露,虽然平安在保险业务上做得不错,但在管理银行业务方面却很欠缺,虽然可以借

文档评论(0)

wxc668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