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 茎
内容提要 第一节、 茎的功能 第二节、茎的形态 第三节、茎尖结构及其生长动态 第四节、茎的初生生长和初生结构 第五节、茎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 一、主要生理功能 输导作用;支持作用;贮藏功能;营养繁殖;同化作用 讨论 总结茎在日常生活中,食用、药用、工业原料、木材、竹材等方面的用途。 讨论 1、茎和根有何区别? 2、茎与枝或枝条的区别? 3、在校园内观察,思考如何区别马尾松的长短枝,叶簇生在一起是何原因? 4、在校园内仔细观察落叶植物的叶在落后,留下叶痕的形态。 5、茎起源于哪个部分? 6、茎为什么向上生长? 7、有无无茎的植物? 第二节、茎的形态 1、茎的形态特征2、芽的结构和类型3、茎的生长习性4、茎的分枝方式5、禾本科植物的分蘖 1.茎的形态特征 2、茎的形态组成 2、芽的概念和类型 芽的概念 芽的类型 枝芽的结构 芽的类型 1、按位置分:定芽(顶芽、侧芽)、不定芽 2、按芽鳞有无分:裸芽、鳞芽 3、按性质分:花芽、枝芽、混合芽 4、按芽的生理活性分:活动芽、休眠芽 讨论 1、以上类型各列举1-2个代表植物? 2、先花后叶的植物,其芽的萌发有何特点? 枝芽的结构 生长锥 枝 生长锥 叶原基 芽 部分细胞生长分化 腋芽原基 叶芽 结 芽轴 构 叶原基 ——————幼叶 幼叶 ———————叶 腋芽原基—————侧芽 枝条 芽轴 ———————茎 三.茎的生长习性1、直立茎:大多数植物2、攀缘茎:卷须:豌豆、葡萄、黄瓜等 吸盘:爬山虎 气生根:常春藤3、缠绕茎:牵牛4、匍匐茎:狗牙根、甘薯 MOC1 中国首次克隆水稻农艺性状功能基因 《Nature》,2003 李家洋:中科院院士、副院长、研究员、博导 1982年毕业于安徽农学院 高等植物株型形成的分子基础、影响水稻产量的主要因子(如分蘖、穗粒数、千粒重、环境胁迫)的作用机理及其与环境胁迫之间的关系。采用图位法克隆了水稻分蘖控制基因MOC1,开拓了水稻分蘖控制分子机理研究的新领域。 讨论 农业上如何利用分枝的特性,如摘心和整枝来获得高产的? 第三节、茎尖分区 分生区:叶原基、 叶芽原基 茎尖 伸长区:过渡区、长;有丝分裂活动减弱、有节和节间 成熟区:组织结构层次明显 ** 伸长区和成熟区包括外起源的叶原基、腋芽原基及幼叶和芽轴等。 3. 顶端分生组织的几种理论 有关茎顶端分生组织的细胞分裂活动的方式和特征一直受科学家的重视,不同学者根据不同的植物茎尖的发育特征,提出了不同的茎尖发育学说。 5.叶和芽的起源 (1)叶的起源 叶起源于叶原基,在顶端分生组织的第二层或第三层出现 (2)芽的起源 起源于芽原基和腋芽原基,在表面的几层细胞产生。 叶和芽都起源于分生组织表面第一层或第二、第三层细胞,这种起源方式称为外起源。 第四节 (一)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1、表皮 2、皮层 3、维管柱 1、表皮 由原表皮发育而来 单层细胞,不具叶绿体,高度液泡化 外切向壁厚,角质化,具角质层。 气孔 毛状体附属物 2、皮层 多层细胞,由基本分生组织分化而来 组织类型: 厚角组织:紧接表皮 厚壁组织:石细胞,纤维 薄壁细胞为主,贮藏有营养物质,近表皮部分含叶绿体 内皮层:一般无(除水生植物茎和地下茎之外) 淀粉鞘:南瓜等、 水生植物:通气组织 3、维管柱 中柱鞘:大多数植物没有此结构 初生木质部:内始式 维管束 束中形成层:分生组织 维管柱 初生韧皮部:外始式 髓:幼茎中央的薄壁组织 髓射线:维管束间连接皮层和髓的薄壁组织。 维管柱 维管束(bundle) 髓(pith) 髓射线(pith ray) 维管束 源于原形成层 排列方式:成一轮 初生木质部与初生韧皮部的排列方式:与根不同(相间) 维管束的类型: 无限维管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