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寿彝民族史学理论述略.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白寿彝民族史学理论述略

白寿彝民族史学理论述略 Discussion on the National Historical Theory of Bai Shouyi  内容提要:白寿彝先生史学理论之最具特色之处,是强调中国史学的民族性。其主要内涵一是认为中国通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的历史,要正确地认识“中国”这个概念,要辩证地看待中国历史的疆域问题,要重视中原以外地区少数民族历史的叙述;二是强调历史教育要关注国内民族团结的历史前途,对历史上的民族关系要看其主流和发展趋势,要辩证地看待历史上民族之间的差异与共同、矛盾与团结问题,要将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与少数民族史相结合。   The most features part of the historical theory of Mr.Bai Shouyi that is emphasizes the nationality of Chinese history.Once its main content is thinks the Chinese general history is the history of each nationalit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must rightly know the concept of“China”,must dialectically look on the territory problem of Chinese history,must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description of the minority history outside the Central plains;Two is emphasize the historical education wants to concern the historical prospect of internal national,must see its main current and development trend to the historical national relation,must dialectically look on the difference and common,the antinomy and solidarity between the historical ethnic group,must make the patriotism thought education and the minority history to combine together.   关 键 词:白寿彝/民族史学理论/民族性/历史教育/爱国主义思想 中图分类号:?K0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586(2005)02-0109-06   白寿彝先生是我国当代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他一生致力于中国史学的研究,在民族史、史学史和通史等诸多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史学理论。纵观白寿彝先生的史学研究,其中一以贯之的思想,就是强调中国史学的民族性。以下试从通史撰述和历史教育两个方面,对白寿彝先生的民族史学理论作一论述,以求教于大方之家。       一、中国通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的历史   关于中国通史的记述对象与范围,这似乎是一个人人都明白因而无需回答的问题。然而,从以往的中国通史撰述实践来看,并不尽然。如有的通史著作将中国历史写成朝代更替的历史,有的则将中国历史几乎与汉民族史等同起来,如此等等,都使中国通史的记述对象与范围大大缩小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其中虽有史料不足的因素,更主要的还是受史学思想所囿。白寿彝先生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就开始筹划中国通史的编撰工作,经过20余年的努力,其间吸收了大量的最新研究成果,终于在20世纪末,继范文澜、翦伯赞、郭沫若等史学大家之后,最终完成了规模宏大的《中国通史》的撰写工作,成为20世纪中国通史撰写的压轴之作。白寿彝先生主编的《中国通史》,从编纂体例到思想内涵,都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是一部颇具理论特色的通史著作。纵观白先生的通史编纂理论,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强调中国历史的多民族性。以下就其多民族通史编纂理论之荦荦大端加以论述。   首先是对“中国”这个概念的认识。白寿彝先生认为,从文献记载来看,“中国”这个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的内涵是不相同和不断变化的。最早的“中国”是指黄河中下游地区,像春秋战国时期的南方楚国和西方秦国都在很长时间里不被视为“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朝说南朝是“岛夷”,南朝说北朝是“索虏”,他们互不承认对方是“中国”;今天的“中国”,则是指拥有56个民族和960万平方公里国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白

文档评论(0)

xy8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