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螳螂捕蝉》ppt课件之二(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件).ppt

《螳螂捕蝉》ppt课件之二(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螳螂捕蝉》ppt课件之二(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学到这里,你们对吴王有什么了解呢? ㈠固执 ㈡知错就改 你们觉得这位少年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课文谈谈你们的理解。 机智、聪明。他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故事劝吴王,让固执的吴王听了恍然大悟,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后来,人们把“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演变成了一个成语,告诫人们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看不到隐伏的祸患。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记住这个道理。 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位少年以树上的螳螂欲捕蝉,不顾身后的黄雀即将啄食的故事,告诫吴王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顾不到身后的隐患是危险的。吴王听后明白过来,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课堂练习 2、在下面的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1)攻打楚国( )取胜的希望很大,( )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 2)( )吴王固执己见要攻打楚国,少年( )决定劝说他改变主意。 3)( )吴王的决定是错误的,我们( )应该劝阻他。 4)( )少年的话很有道理,( )吴王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课堂练习 3、反问句和陈述句互换。 1)既然吴王的决定是错误的, 我们为什么不想办法劝阻呢? 2)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 4、用下面的词语造句。 乘虚而入 不堪设想 固执己见 恍然大悟 练一练 成语积累: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万事俱备—— 三天打鱼—— 十年树木—— 八仙过海—— 只欠东风 两天晒网 百年树人 各显其能 成语积累宝库 狐假虎威 亡羊补牢 守株待兔 叶公好龙 鹤立鸡群 螳螂捕蝉 鹬蚌相争 狡兔三窟 虎背熊腰 兔死狐悲 画蛇添足 虎头蛇尾 兔死狗烹 狼奔豕突 鼠目寸光 九牛一毛 龙飞凤舞 龙凤呈祥 龙马精神 生龙活虎 万马奔腾 对牛弹琴 马到成功 羊肠小道 小肚鸡肠 狗急跳墙 胆小如鼠 狼狈为奸 你能说说这幅漫画的寓意么? (1)把这个故事复述一遍并写下来。 (2)课外收集有关吴国和楚国的资料。 * 用鼠标点击生字,依次出现该字的拼音和组词。 第一课时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请大家回忆一下,什么是寓言? 寓言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用简单的事实表现较深刻的道理的带有劝喻、讽刺意义的小故事。 苏教版 六年级 语文 下册 第三组 螳螂长长的脖颈上,顶着一个扁平的能向任何方向转动的头,还有一对长长的、多节的丝状触角。3对足当中,前一对足长得特别强壮,还生有两排锐利的锯齿,举起时活像两把大刀,因而有人称它“刀螂”。这两把“大刀”,是螳螂捕杀“敌人”的武器。 螳 螂 捕 蝉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 螳 螂 蝉 侯 禀 螳螂 蟑螂 蝉联 诸侯 禀报 tánɡ lánɡ chán hóu bǐnɡ 我能行 诸侯国 侍奉 乘虚而入 不堪设想 恍然大悟 固执 啄食 瞄准 处死他 弹弓 转来转去 禀报大王 打着鸟 举起前爪 诸侯:古代帝王统辖下的列国君主的统称。 毫不介意:一点儿也不把不愉快的事记在心里。 不堪设想:事情的结果不能想象,指会向很坏、很危险的方向发展。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_______       利用________的故事,劝阻吴王________________的事。 一个少年 螳螂捕蝉 取消攻打楚国的念头 默读课文,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写吴王准备出兵攻打楚国,固执得不听劝阻。 第二段(2—11):写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讲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巧妙地劝说吴王。 默读课文,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给课文分段。 第三段(12):写吴王终于明白过来了,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选择你喜欢的段落再读一读。 自由读第一段,同桌之间交流以下几个问题。 (1)故事的起因是什么? (2)大臣们的意见是什么? (3)你认为吴王应该出兵吗?为什么? 检查自学情况 读读下面的两个句子,说说红色字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1、吴王固执地说:“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 2、可是吴王下了死命令,怎么办呢? (表示失去生命) (表示不可更改) 吴王准备攻打楚国,不听大臣的劝告,而且下了死命令,谁再来劝他,他就处死谁。这时一位侍奉吴王

文档评论(0)

2017m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