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叙写战争特点.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左传》叙写战争特点

《左传》叙写战争的特点   《左传》既是一部著名的历史著作,又是一部优秀的叙事散文著作,其文学成就高,尤其善于描写战事,既能把军事和政治结合起来叙述;又能在写战争时,注意将帅等人的性格、心理描写,初步在叙事文学中塑造人物形象,用以表现主题;同时能将复杂的事件写得有条不紊,繁简得当。      一、《左传》对战争的看法有一定的思想原则。能将军事与政治、外交等结合起来叙写。揭示出战争胜负的原因,给后代指明深刻的历史经验教训      1,《左传》写战争并不单写军事行动,常常着眼政治的问题。如《曹刿论战》,鲁国以弱胜强的齐鲁长勺之战。曹刿一开口就问:“何以战?”鲁庄公回答的“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和“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均遭到了曹刿的否定,直到庄公说出“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时,才得到了曹刿的赞同,说:“可以一战”。这里曹刿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一取信于民”。(毛泽东)   2,《左传》注意到战争的性质对胜败所起的作用。如《秦晋觳之战》一文中写秦穆公准备袭郑时蹇叔的劝告,“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其中对秦、郑、晋三方面进行了分析:秦:劳师袭远,师劳力竭,勤而无所,必有悖心。郑:师之所为,郑必知之,远主备之。晋:且行千里,其谁不知。晋人御师必于觳,最后得出结论: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蹇叔的分析,指出了秦军出师的结果,甚至连可能全军覆灭的地点都指了出来,最主要的是指出了秦军“劳师袭远”的战略上的失策。   3,《左传》在描写战争上还能运用政治外交策略,改变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从而取得战争胜利。如《城濮之战》中,晋文公听取了中军主将先轸的建议,“使宋舍我而赂齐、秦,藉之告楚。我执曹君而分曹、卫之田,以赐宋人,楚爱曹、卫,必不许也。喜赂怒顽,能无战乎?”晋叫宋国不必向其求救,同时却把礼物送给齐、秦两国,请这两国向楚国求情;同时晋把曹国国君扣留下来,把曹、卫的土地分一部分给宋国。由于楚跟曹卫很要好,一定不会答应齐、秦的请求。齐、秦两国收了宋的厚礼,又恨楚国不听话,这样齐、秦就会跟楚国发生战争,而后晋又暗地里答应让曹、卫复国,使他们和楚国脱离关系。这就瓦解了楚与曹卫的联盟,改变了晋楚两方的力量对比,取得决定性胜利。   4,《左传》写战争还注意在道义上占据上风。再如《城濮之战》中,子犯的“师直为壮,曲为老”等,晋采纳子犯的建议退避三舍。说明一切军队理直就气壮,理亏就斗志衰落,并不在乎出证时间的长短。文中子犯具体分析了晋楚两国的情况,晋国以前假若没有楚国的帮助,也不会有今天,现在后撤几十里,就是实现报答楚国的诺言啊。要是对楚国忘恩失信,激起他们的仇恨,那么晋国理亏,楚国就理直,楚军就会斗志昂扬;要是晋国撤退回去,而楚国步步进逼,那就是楚国理亏了。   5,《左传》写战争还能揭示胜负规律,说明战略原则,指明历史经验教训。《子鱼论战》就是针对宋楚两国的泓之战的,在叙述战争过程中,仅用了司马子鱼与宋公的两次对话。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来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阵而后击之。就是说敌众我寡,等他们还没有完全过河还没有排好阵列,子鱼又告诉他快打,宋公仍然不同意,等楚军完全排好阵列,然后才攻打战争开始时,宋军处于有利地位,“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本来可以利用这个有利的时机击溃楚军,但是宋襄公却欲以假仁假义笼络诸侯,竟提出“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不鼓不成列”的谬论。结果宋国打了败仗。   二、《左传》在写战争时。注意将帅等人的性格、心理描写。初步在叙事文学中塑造人物形象。用以表现主题      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齐桓公由于鲁国曾经帮助过公子纠和他争夺王位,因此发动了一场攻打鲁国的战争。这就是春秋时代所谓的长勺之战。这次战役,强大的齐国反而被弱小的鲁国打败了,成为历史上有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左传》的记载,突出地说明了鲁国之所以战胜的原因,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卓越的人物,他就是曹刿。曹刿和庄公的对话,写得既条理分明,义错落有致。曹刿劈头先问:凭什么条件进行这场战争?从战略上来讲,这个提问显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庄公接连回答了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这是对贵族统治阶级来说的。第二个条件是:“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牺牲玉帛,皆祭神之物。这是对天地神灵而言。这两条都被曹刿否定了。只有第三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才得到了曹刿的肯定。如果冤案太多,怨声载道,不能取信于民,怎么能得到人民的支持呢?所以民心的向背,至关重要。曹刿的注意力只集中到人民的身上,这是很了不起的见解。对语显示了曹刿与庄公见识之高低,使“肉食者鄙,不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