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合时宜”人.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个“不合时宜”人

一个“不合时宜”的人   摘要: 《推销员之死》是阿瑟?米勒的一部现代悲剧。其主人公威利之所以自杀身亡,是因为他各个层面上的不合时宜:对整个社会生活环境认识上的不合时宜,家庭教育上的不合时宜,对“美国梦”追求上的不合时宜,以及自身性格上的不合时宜。   关键词: 《推销员之死》 威利 不合时宜 美国梦      《推销员之死》是一部现代悲剧。在阿瑟?米勒的笔下,主人公威利?洛曼是一位没有受过多少教育的小人物。他思想僵化,满脑子陈腐理想和过时的处世哲学。幻想发财,深深悔恨自己当初没有像哥哥本一样闯到热带原始丛林中去,他在人间生活了几十年,干的又是富有时代感的推销员的工作,却一直没有悟出在资本主义社会这个“混凝土丛林”里,生存的竞争比原始丛林中要来得更残酷、更激烈。人要想生存就要“攥紧拳头”。“弱肉强食,适者生存”是这一世界唯一的生存法则。在破落潦倒的最后日子里,他又受他那致命的自尊心和虚荣心的支配,拒绝了干红了的伙伴的资助。在人生道路上苦苦挣扎了六十三年之后,他终于发现了自己十分不合时宜。作为一个人是何等的微不足道,何等的没有地位,最终由于心力交瘁走投无路而丧失了生存的勇气。   对于威利为何选择自杀这条路,国内外学者及评论家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较具普遍性的大致有两种:其一认为是资本主义制度导致了威利的自杀,其二认为是威利自身的弱点导致了他最后的悲惨结局。两种看法都有道理,但不甚确切。其实,威利之死,源于他的“不合时宜”,他是一个不合适宜的人。威利的不合时宜主要表现如下:      一、对整个社会生活环境认识上的不合时宜      威利的一生坎坷。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离去了。从这个角度说他没有父亲,过着孤儿般的生活。哥哥本是他唯一的亲人,是他心中的榜样。本在17岁时步入非洲丛林到21岁时就带着大量的钻石出来,而后又到阿拉斯加置办了大量的房产。本的成功似乎为他指明了成功的方向。威利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像哥哥那样实现自己的梦想。因此他这一生都在努力干活,不停地推销商品。但他没有意识到为什么本的美国梦能够实现而他却失败了呢?他没有意识到他们的创业处于不同的环境。本发家于原始的丛林,在那儿只要够英勇就能打败对手成王。但是威利所处的是一个高楼大厦林立的社会,是一个光靠苦干也不一定能取得成功的社会。只有适应它的人才能生存下来。此外,本的成功秘诀是能够做到巧取豪夺,而威利信奉的准则是要受人欢迎。因此当本催促威利同他一起去开发阿拉斯加时,告诉他只要攥紧拳头在阿拉斯加准能发财时,威利却没有接受,因为他幻想自己和儿子可以靠个人魅力在城里闯出天下来。本在威利心中是父亲的替身。他这一生从没有跟父亲说过话,但他渴望得到父亲的认可,实际上就是得到本的认可。要得到本的认同就只有出人头地,这使得威利只会盲目地向自己所谓的成功的方向走了一生。   威利处在1930年代,当时社会正处在资本主义经济大萧条时期。经济的不景气使得推销也变得困难重重。可以说那是一个处于买方市场的社会。另一方面,当时的美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时期,人情变得越来越淡薄。过去老威格纳先生,威利的老板,是个善良好心肠的人。在某种方式说上,那时的人做生意讲究信用,老板用人讲求尊重人的价值和看重雇员的忠心。但这样的日子过去了。如今的世界是由新兴的物质主义者像哈瓦德这样的人掌握着。他们唯利是图,什么交情,什么功劳在他们眼中什么也不是。因此,也就没了像威利?洛曼这样充满着人性幻想的人物的容身之地。这是威利这样的“旧”人所难以接受的。他不明白这个世界何以能如此无情,如何就能“吃了果子扔了皮”。因此当他得知因为老了卖不动东西了,自己将没有工资而要靠销售的佣金作为自己的收入时是多么的伤心,这更使他的精神走向了崩溃的边缘。      二、家庭教育上的不合时宜      作为一家之主,威利的言行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妻子和孩子们。从某种意义上讲,威利既是一个牺牲者,又是一个牺牲别人的人。他有着不可能实现的梦想,并把这种梦想传给了他的两个儿子(凯瑟琳?休斯,1982:52)。威利把他在商界闯荡多年悟出的诸如“人缘好”等不现实的价值观强行灌输给孩子们,让他们“搞出名堂”“出人头地”等。然而他的教育是失败的,因为事实与他的说教是相矛盾的。他的言行也是相矛盾的,一方面威利鼓励他的孩子要稳重,要斯文,要严肃,给人一个好印象,有好人缘;另一方面却纵容孩子的偷窃行为,他认为只要能帮助哈比和比夫在商界获得成功,一切无道德伦理的事情都是许可的。他钟爱曾是中学足球明星的长子比夫,但却从小纵容他自高自大,助长他偷窃、不劳而获的倾向,致使比夫三十好几还是一事无成,到处游荡。另一个儿子则是威利的翻版,盲目自大(李公昭,2000:587)。   在威利的说教下,比夫原想以父亲威利作为自己的道德榜样,然而他却看到了父亲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