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的教育家.docx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著名的教育家.docx

1.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是我国春秋末期 著名的思想家,伟大的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将毕生精力从事教育事业的教育家。他提出了有教无类的办学方针,并兴办私学。他有教无类的理论基础,是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更可贵的是他的庶、富、教思想。他直观地看到了发展教育事业和社会物质条件的关系,并把教育的地位摆得较为恰当。他在教育工作中特别注意研究学生,他对学生个性特征有深刻的观察和分析。由于他的教育因人而异,宋代朱熹把这种教育原则概括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后人就简称为因材施教。在中国教育史上,孔子是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原则的人。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很重视立志,立志就是确立目的和理想。一个人有明确的努力方向,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他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他要求学生立志于学和道。他还重视学行结合、言行一致,对夸夸其谈、巧言令色的作风表示深恶痛绝。他最注意行,提倡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耻其言而过其行。他认为评价一个人要听其言而观其行。他还认为一个人犯了错误不要怕批评,提出了过则勿惮改的名言。他也非常重视道德信念的培养和意志性格的锻炼,要求做到磨而不磷,涅而不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不因困难、仓卒而违背道德标准;要宁死善道,在必要时宁愿杀身以成仁,也要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这说明孔子把意志性格的锻炼已经提到为道德献身的高度。2、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是我国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在古代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世把他和孔子的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孟子在中国教育史上首倡性善论。他把人性归于天性,把道德归于人性,又把人性归于天赋,构成了他的先验主义的人性论。另外,孟子认为同物则同类,同类则同性,提出了圣人与我同类者、人皆可以为尧舜的智力平等的思想。孟子从他的政治思想和性善论的哲学思想出发,提出教育目的主要是培养明人伦的治人的劳心者。他又以城郭、军队、土地、财物和教育相比,如城郭不完整,军队不多,军器不精,非国之灾;田野未开垦缺乏财物,非国之害;但若无学,则国丧无日矣。可见,他把教育当作国政的根本。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他根据学生的特点,提出教亦多术的原则,实行五种教育方式:一、对学习好的,如时雨而化之(即如雨露润泽草木一般);二、对德行好的,就注意他的德行培养;三、对天资较高的,使之成为通达之才;四、对一般的,采取答问法,以释疑解惑;五、对于不能登门受业的,使他自学成材。在德育过程和原则上,他认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先从志于善开始,能分辨善恶,为善不为恶,应以不能为善为耻。他说: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他还以为不以落后为耻的人将永远落后。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其次,孟子非常重视改过迁善,积极学习别人的善行。他主张见善则迁,闻过则喜,并且与人为善。他以为一个人能不固执己见,以从人之善为乐,才能把自己培养成具有高尚道德的人。最后,孟子特别强调意志性格的锻炼。他以为一个人要成就一番事业,必须经受锻炼,培养自己的坚强意志。他说:天之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他以为一个大丈夫,应有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要宝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也知道生命可贵,生我所欲,但在必要时应该舍生取义。这与孔子的杀身成仁是一致的。3、墨子(约公元前468-前376)是我国先秦时代继孔子之后的第二个有巨大影响的思想家、教育家。墨子是躬行实践的教育家,在教育方法上有重大贡献。一、指出教与学是不可分的统一体。他把教与学比作和与唱,唱而不和,是不教也,智多而不教,功适息。二、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他以撞钟为例,说:扣则鸣,不扣亦鸣。要求教师不要处于待问后对的被动地位,应主动向学生提出问题,做到不扣亦鸣。三、提出量力所能至的自然原则。他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自然发展安排教学程序,做到深其深,浅其浅,使学生能浅者求浅,深者求深,这说明墨子已经看到教学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认识过程。可以说,墨子是中外第一个提出量力性原则的人。四、强调学以致用。他说:士虽有学而行为本,意思是学习的目的在于行。而且,他还认为判断一个人行为的好坏,必须把行为动机的志和行为效果的功结合起来。4、荀子(约公元前286-前238)名况,荀子一反孟子的性善论,首倡性恶论。他以为教育在善伪中有巨大作用。通过教育与受教育者的客观努力,知力德积累而成,谓之积,圣人就是人之所积。他还很重视渐,即环境的影响。经过长期的积和渐,就达到君子学问,不时变化,如蝉蜕壳,就是说教育可以使人发生质变。把人培养成士、君子和圣人。在德育原则和方法上,荀子和孔孟相同之处甚至多,如他们都重视笃志、内省,但也有自己的特点:其一,长虑顾远。他以为人都好荣恶辱,

文档评论(0)

zhangningcl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