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教材13.2 微流控芯片.ppt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仪器分析教材13.2 微流控芯片.ppt

第十三章 流动注射分析法及微流控分析芯片 13.2.1 概述 13.2.2 微流控芯片的基本方法与技术 13.2.3 应用 第二节 微流控分析芯片 Microfluidic analysis chips Flow injection analysis and Microfluidic analysis chips 13.2.1 概述 目标: 分析仪器及系统微型化、集成化、自动化、便携化。 微流控分析芯片则是实现这一整体目标的成功尝试。 分析化学学科最活跃的领域和发展前沿。 “芯片实验室” “个人化”、“家用化” 流动注射分析:烦琐的手工操作的化学分析过程自动化的成功实现. 微流控分析芯片: 以微通道网络为结构特征,以微流体的操纵和控制为核心,并将整个分析化验实验室的功能:采样、稀释、加试剂、混合、反应、分离及检测等集成在方寸大小的微芯片上。以完成某一分析测试任务,实现分析全过程的微型化、集成化、自动化、便携化的一种分析技术。 发展过程: 1990年,Manz和Widmer:提出μTAS。 1992年,Manz与Harrison:展示巨大发展潜力。 1994年,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工作,引起了更广泛的关注。 首届μTAS会议在荷兰举行,推广作用。 1995年之后,美国大学一系列研究:发展。 2001年在美国:第五届μTAS会议。 英国皇家化学会主编:“Lab-on-a-chip” 期刊, “芯片实验室”(Lab-on-a-chip,LOC) 被广泛接受。 微流控分析芯片的特点与前景 微流控分析芯片:不仅仅是带来设备尺寸上的变化,也预示着新的理论和技术的革新。 优点 : (1)具有极高的效率; (2)试样与试剂消耗已降低到数微升水平。 (3)容易制成功能齐全的便携式仪器,用于各类现场分析。 (4)微流控芯片的微小尺寸使材料消耗甚微,有利于普及。 13.2.2 微流控芯片的基本方法与技术 一、芯片材料与微结构的设计加工 无机材质:硅片、玻璃、石英等。 硅材料加工微泵、微阀及控制元器件等。 玻璃和石英:使用最多的材料,其优点是透光性好,机械强度高,微加工工艺成熟。 有机材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聚苯乙烯、环氧树脂、聚氨酯及氟塑料等。 种类多,成本低,适合大批量生产等。 1. 材质 无机材质和有机材质两大类。 2. 膜制备技术 (1)氧化:将硅片在氧化环境中加热到900~1100℃的高温,可以在硅的表面上生长出一层二氧化硅。 (2)化学气相沉积:制备多晶硅、二氧化硅和氮化硅膜。 (3)蒸发: 真空加热(金、硅等或三氧化二铝、二氧化硅等)→汽化(原子或分子)→沉积(基片表面成膜) (4)溅射 :多晶硅、二氧化硅和氮化硅膜。   真空电离(氩、氦) →轰击 (电场作用离子轰击阴极靶)→溅射(靶原子、分子)→薄膜(阳极基片) 3. 微结构加工技术   三种技术:光刻和蚀刻法、模塑法及热压法。 (1) 光刻和蚀刻技术 (2) 模塑法   制作出通道部分凸起的阳模,然后在阳模上浇注液态的高分子材料,固化后取下获得具有微通道的基片。 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微加工技术又称为“软刻蚀”(soft lithography)技术。 (3) 热压法 使用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阳模,在聚合物基片上压制出凹凸互补的微通道的技术。该法适合于批量生产。 4 .封合技术  多层基片封合构成微通道网络。 热键合(fusion bonding)方法 硅片与硅片之间的封合。 玻璃芯片:加热到温度550~650℃。 石英芯片:加热到温度1000℃以上。 高分子聚合物芯片:温度通常在120~180℃之间。 (2) 阳极键合(anodic bonding)法 基片和盖片间施加高电压,静电引力使芯片间化学键合。多用于玻璃-硅片及玻璃-玻璃间的键合。 二、微器件与微流体的驱动和控制 微泵、微阀、微贮液器、微电极、微检测器 。 1. 微致动器与微流体驱动技术 微致动器:产生机械部件的运动,提供动力。 微致动器与微阀一起组成微泵:流体驱动与控制。 微致动器 (1)压电微泵 多层结构,阳极键合。 致动器:压电圆盘。单向阀:悬臂梁型被动阀。 改变振动频率可改变液流的流速和脉动特性。 将两个微泵并联反相工作有利于降低液流的脉动。 (2)热气

文档评论(0)

yuzong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