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讲--秦和两汉散文.pptx

  1. 1、本文档共7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编 秦 汉文 学绪论 秦汉文学概况第一章 秦汉散文(论说散文)第二章 司马迁与《史记》(史传文学) 第三章 汉代辞赋第四章 汉代诗歌 目 录第二编 秦汉文学绪论秦汉文学的界定: 秦汉文学是指秦、汉两代四百余年间的文学。一般来说,指公元前221至公元189年,即秦始皇嬴政26年统一全国至东汉灵帝刘宏中平6年。 包括秦代文学(秦统一中国前后)、西汉文学和东汉文学。一、秦代文学概况 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秦始皇34年) 陕西秦“坑儒谷”遗址1、散文家李斯 散文以代表作《谏逐客书》,后人称“骈体初祖”。鲁迅称“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 2、 《吕氏春秋》:秦相吕不韦,召其门客集体编篡而成。全书由十二纪、八览、六论组成,共二十余万字。(《刻舟求剑》)3、刻石文:中国最古老的碑文,刻于崖石或石鼓之上。四言韵文,三句一韵。二、汉代文学发展的趋势(一)楚歌、楚辞由楚地向全国普及,成为汉代文学的主要精神与创作的重要形式。大风(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秋风辞(刘彻)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琴歌(司马相如)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皇。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夕升斯堂。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二)作家群体、文化学术由藩国向宫廷集中,文学成为“润色鸿业”与娱乐宫廷的重要工具。(三)文学的浪漫性与经学的虚幻性。(四)作家关注社会与人生,文学创作与社会历史共振,文学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苞括宇宙、总揽天人、贯通古今的艺术追求。司马相如说:“赋家之心,苞括宇宙,总揽人物。” 司马迁《报任安书》说他创作《史记》的宗旨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2、立功扬名、积极进取、关注人生的价值取向。3、从浪漫幻想到现实理性的演进 。4、文人创作和民间创作的互动。第一章秦及西汉散文主要内容第一节 《吕氏春秋》第二节 李斯的散文第三节 贾谊的政论文第四节《淮南子》及西汉中期其他散文第五节 刘向及西汉后期其他散文第一节 《吕氏春秋》 一、吕不韦其人二、《吕氏春秋》的成书时间三、《吕氏春秋》的成书过程 四、《吕氏春秋》的编写体例 五、《吕氏春秋》的思想价值六、《吕氏春秋》的文学价值七、课外阅读《察今》第二节 李斯的散文 一、李斯其人(?~前208),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人,官长史、客卿、廷尉、丞相。 李斯工书李斯是秦代唯一可称为作家的人物。 “由现存者而言,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鲁迅《汉文学史纲要》)政论文、奏议文、刻石文。二、《谏逐客书》 书,上书,古代臣子向帝王陈述意见的一种公文文体。亲朋间往来的信件亦称为“书”。为加以区别,前者一般称为“上书”或“奏书”,属公牍文的“奏疏”;后者单称“书”或“书札”、“书简”、“书牍”。汉代,后者脱离公牍性质,基本成为个人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如《报任安书》、《报孙会宗书》、《陈政事疏》、《论贵粟疏》。写作背景《史记·李斯列传》载:李斯拜为秦客卿。适值韩人郑国来作间谍,被秦发觉,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也在此列,乃上此书。历叙客的有功于秦,力陈逐客之失。内容简析第1段:开宗明义,提出“逐客为过”的论点。 第2段:列举“客之功”,说明“逐客为过”。第3段 :联系秦王的所好所乐,说明“逐客为过”。 第4段 :从古今正反两方面,说明逐客的错误和严重后果。 写作特点 其一,正反论述,说理透辟。 其二,是气势奔放,极富文采。 其三,善用比喻,生动形象。 清代李兆洛视此文为“骈体初祖”,并收入《骈体文抄》一书之中。 鲁迅先生《汉文学史纲要》:“法家大抵少文采,惟李斯奏议,尚有华词。” 三、李斯与秦代的刻石文《峄yi山刻石文》、《泰山刻石文》、《琅琊台刻石文》、《之罘fu刻石文》、《东观刻石文》、《碣石刻石文》、《会稽刻石文》。 秦代刻石文堪称碑铭之祖,对汉魏及以后的碑铭的写作具有深远影响。到唐宋时期已由应用文转变为更具文学色彩的传记文。琅琊台刻石 一 泰山刻石一 ?泰山刻石二 “臣去疾臣请矣臣”七字完整,“斯昧死”三字残。 汉代政论散文的发展概况 汉代的政论散文,以西汉初年最为发达。此时的政论散文,能关注现实中的重大问题,内容上表现出很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艺术风格上颇有战国纵横家的气息,议论风发,畅所欲言,抑扬开闔,雄辩恣肆,善用比喻和排偶句,极富文采。 汉代政论散文的

文档评论(0)

moon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