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感觉器由感受器及其附属器构成。 感受器是机体接受内、外环境各种刺激的结构。 感受器的功能:接受刺激,并将刺激转为神经冲动,该冲动经过感觉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的传导通路,传导至大脑皮质,从而产生相应的感觉。 第十四章 视器 作用:感受光波的刺激,通过视神经等的传导将光刺激转化的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质的视觉中枢而产生视觉。 视器由眼球及眼副器两部分组成。 ◆ 眼球 眼球为视器的主要部分,后端由视神经连于脑。 眼球由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组成。 ◇ 眼球壁 ◇ 眼球内容物 ◆ 眼副器 眼副器包括:眼睑、结膜、泪器和眼球外肌等。 ◇ 眼睑 ◇ 结膜 ◇ 泪器 ◇ 眼球外肌 眼球壁 (掌握) 由外向内可依次为眼球纤维膜、眼球血管膜和视网膜三层。 眼球纤维膜(掌握组成) 为眼球壁的外层,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有保护和维持眼球形状的作用。可分为角膜和巩膜两部分。 (1) 角膜 占眼球纤维膜的前1/6,无色透明,曲度较大,有折光作用。角膜无血管,但有大量的神经末梢,感觉极为敏锐。 (2) 巩膜 占眼球血管膜的后5/6,为白色不透明的纤维膜,厚而坚韧,有保护眼球内容物的作用。 巩膜与角膜相接处的深面有一环形的巩膜静脉窦,是房水循环的通道。 巩膜的后方有视神经穿出,并与视神经的鞘膜相延续。 眼球血管膜 (掌握组成) 在眼球纤维膜的内面,含有大量的血管和色素细胞。从前向后可分为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三部分。 (1) 虹膜 位于眼球血管膜的最前部,呈圆盘状,中央有一孔,为瞳孔。 a: 虹膜的颜色,与虹膜所含色素细胞的多少有关,有明显的种族差异。 b: 瞳孔可根据光线的强弱缩小和开大 它们受虹膜内两种平滑肌控制: 瞳孔括约肌(收缩时瞳孔缩小,减少强光的刺激) 瞳孔开大肌(收缩时使瞳孔开大,让更多的光线通过) (2) 睫状体 a: 位置:位于巩膜和角膜移行部的内面,虹膜后外方的环形增厚部分。 b: 睫状肌:为睫状体内的平滑肌,作用:调节晶状体的厚度;产生房水。 眼球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透明、无血管。它们和角膜共同构成眼的屈光系统。 掌握眼的屈光系统的组成 房水?(1) 特点:无色、透明的液体。(2) 产生和位置:由睫状体产生,充满眼房内。(眼房:是眼球内角膜和晶状体之间的空隙,被虹膜分为前后两部,位于虹膜前的为眼球前房,位于虹膜后的称眼球后房,二者通过瞳孔相通)。(3) 作用:屈光、营养角膜和晶状体、维持眼内压。(4) 房水循环途经(掌握): (5) 临床意义:房水循环障碍,眼内压升高,可发生青光眼。 晶状体 (1) 位置和特点:位于虹膜和玻璃体之间,双凸、后面较前面凸,透明而富有弹性,无血管和神经。 (2) 作用:屈光作用。 (3) 临床意义: a 近视眼:视近物较清楚,睫状肌总处于收缩状态,视远物时,也不放松。 b 老花眼:晶状体老化,弹性差,睫状肌也萎缩,调节功能减低,看近物模糊,看远物清楚。 c 白内障:晶状体混浊,影响视力。 玻璃体 为无色透明的胶状体,充满晶状体和视网膜之间,除屈光作用外,还有支撑视网膜的作用。 ? 第十五章 前庭蜗器 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和鼓膜三部分。 (一) 耳廓? 1.结构:大部以弹性软骨为支架 2.作用:收集声波。 位置:由外耳门至鼓膜之间的弯曲管道。 弯曲:由外向内:先向前上,继而稍向后,然后弯向前下。做检查时可将耳廓向后上方牵拉,即可拉直外耳道观察鼓膜。 外耳道皮下组织少,故皮肤与软骨膜及鼓膜相贴甚紧,外耳道炎症肿胀时疼痛剧烈。 (一) 鼓室 位置:是颞骨内含气的不规则小腔,位于鼓膜与内耳外侧壁之间。 毗邻和交通:借鼓膜与外耳道分隔;通过卵圆窗和蜗窗与内耳相连。经咽鼓管通鼻咽部。 鼓室的内容物:主要有3块听小骨,由外至内为锤骨、砧骨和镫骨。 (二) 咽鼓管 连于鼓室和鼻咽部的管道,使鼓室和外界的大气压相等。 幼儿的咽鼓管较成人短而平,管径也相对较大,故咽部感染易沿咽鼓管侵入鼓室,引起中耳炎。 位于颞骨岩部骨质内,在鼓室与内耳道底之间。又称迷路。 迷路分骨迷路和膜迷路两部分。骨迷路为颞骨岩部内的骨性隧道,膜迷路是套在骨迷路内的膜性管道。 膜迷路是套在骨迷路内的膜性管和囊。管壁上有前庭器和听觉感受器。膜迷路可分为椭圆囊、球囊、膜半规管和蜗管。 在椭圆囊的底部有椭圆囊斑;球囊的前壁有球囊斑。二者为位觉感受器,能接受直线加速或减速运动的刺激。 膜半规管上的壶腹嵴为位觉感受器,感受旋转变速运动的刺激。 重 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