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与翰林――中国银行创建者.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博士与翰林――中国银行创建者

博士与翰林――中国银行的创建者   2012   年2月5日,中国银行迎来建行一百周年。作为国内唯一连续经营达百年的银行老店,中国银行在朝代更替的历史烽烟中诞生,并逐渐发展为中国银行界的翘楚。   中国银行创建之初,“洋翰林”陈锦涛与吴鼎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并在随后风起云涌的民国财政金融界沉浮。不过,他们的命运归途却令人唏嘘:一个带着日伪汉奸的骂名离开人世,一个则背负国民党第17号战犯之名抑郁而终。   中国银行是当前最国际化的中资银行,也是被圈内视为“最洋气”的一家银行,这个特质早在一批留学东、西洋的“洋翰林”创设中国银行时已经打下了底色。在民国初建,政治上南北对峙、财政上捉襟见肘,各种矛盾错综复杂、万事开头难的时期,他们把在海外学到的现代知识用于实践,推动着中国银行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      大清银行与中华银行:两路人马的??量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全国震动。作为晚清员工最多、机构最广、规模最大的银行,大清银行及其高层面临着时代之变,中国银行则在新的历史环境下应运而生。   1912年2月5日上午,上海汉口路三号,100多位各界领袖、华侨代表和银行股东,齐聚大清银行大楼,见证中华民国的国家银行――中国银行开业。原大清银行副监督陈锦涛、江西分行总办吴鼎昌、上海分行经理宋汉章等人悉数到场。不过,他们的身份已经焕然一新,分别是南京临时政府财政总长、中国银行监督及上海中国银行经理。原中华银行首届董事、34岁的薛仙舟获任中国银行副监督,但他辞而未就,没有前来。   在中国银行成立的背后,其实正在发生一场激烈的较量。清朝覆亡,大清银行面临被新政府接管的命运,它的强大实力有被转为新政权中央银行的可能。上海光复,中国同盟会主力成员、蒋介石的结拜兄弟陈其美被推举为沪军都督府都督,他所发起成立的中华银行,同样希望能充当民国政府的中央银行。   1911年11月5日,身在上海的项兰生(大清银行秘书长)、宋汉章、吴鼎昌等人,为保全大清银行商股利益,成立股东联合会,后又将股东联合会更名为“商股联合会”,强调大清银行的商办性质,以求保全商股。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陈锦涛出任财政总长。筹措军费和行政开支,成为临时政府的燃眉之急。对陈锦涛来说,没有比迅速建立中央银行更紧迫的事了。有着雄厚实力的大清银行,正是他借助的对象。陈锦涛上任后并没有呆在首都南京,而是常驻上海,住在汉口路大清银行的楼上,与原大清银行高层商谋筹划,将大清银行改为中国银行,建立临时政府的中央银行。   1912年1月初,大清银行商股联合会正式上书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建议将大清银行改组为中国银行――为临时政府的中央银行。对大清银行500万两官股,抵充战争地区分行遭受的损失及一切滥账,承认股东所持500万两商股为中国银行股份,并另招商股500万两。   孙中山见到报告后,立即面示陈锦涛:新政府既已成立,凡商民已得旧政府正当之权利,自宜分别准予继续。所请各节,大致尚属妥协,著即准行。   孙中山没有把革命党人创设的中华银行改为中央银行,而是批准由大清银行担任,是双方在人才和实力上力量过于悬殊的结果。筹措军费和行政开支,是南京临时政府的燃眉之急,迫切需要实力强大的中央银行负起筹饷的责任。      美国博士#8226;大清翰林#8226;日伪汉奸   大清银行成功地改组为中国银行、并行使中央银行权利,其最大功臣是中华民国的首任财长陈锦涛。   陈锦涛的人生经历充满着传奇,也充满了曲折。这位“洋翰林”不仅在清朝度支部任职并出任大清银行副监督,而且反复南下与北上,四次出任财政总长。陈锦涛最后因出任日伪政府财长,成了人所不齿的“汉奸”。不过,作为催生中国银行的功臣,在历史的风烟过后,他的面容应该清晰起来。   陈锦涛,字澜生,1870年生于广东南海。在家乡初受教育后,陈锦涛来到香港,在皇仁书院接受西式教育。毕业后留校任教,后北上天津,执教于北洋大学堂。   1901年,已过而立之年的陈锦涛获官费赴美留学,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数学。之后,又转入耶鲁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当时,著名经济学家欧文#8226;费雪(Irving Fisher,1867-1947)正在耶鲁任教,被称为“第一代货币主义者”的费雪或许影响过陈锦涛,后来陈锦涛的从政及教授生涯,主要集中在财政金融领域。1906年夏天,陈锦涛顺利地戴上了博士帽。   当年9月,陈锦涛回国参加清廷设立的“游学毕业生考试”,名列第一,获法政科进士出身,入翰林院。“游学毕业生考试”是清政府1905年废除科举制后设立,吸收回国留学生入仕。在晚清最后五年里,陈锦涛担任过多种官职,积累了丰富的从政经验。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陈锦涛获任财政总长。在其主持财政部的几个月里,最为人所知的事,除了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