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驱动经济增长机制与实证分析.docVIP

城市化驱动经济增长机制与实证分析.doc

此“经济”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城市化驱动经济增长机制与实证分析

城市化驱动经济增长的机制与实证分析   [关键词]城市化;经济增长;劳动力???作者简介:张景华(1982―),男,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成都,610074),博士生。研究方向:企业经济与区域经济理论。      一、引 言      在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城市化和经济增长往往是相伴相随的。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和有力的推进器。目前,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阶段,城市化和城市发展成为促进经济增长和消除贫穷的重要途径和措施。中国的城市化在经历了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的城市化抑制阶段,以及改革开放以来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以小城镇为主导的城市化阶段后,目前正处于城市化加速的阶段,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已有的研究表明,城市化是内生于经济增长之中的,其实质是人口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聚集过程。马歇尔(Marshall)早就注意到了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产业聚集现象,并指出知识的外溢性是导致工业聚集源的重要原因之一。而阿罗(Arrow)和罗默(Romer)则认为知识外溢性是解释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于是城市化与经济增长通过知识外溢性等效应而天然地联系在一起。发展经济学家(Perroux,1955;Myrdal,1957;Hirshman,1958)在20世纪50―60年代指出,城市化在经济发展中的这种作用具有循环累积的性质。诺瑟姆(R M.Northam)认为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是一种粗略的线性关系,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市化水平也越高。[1](114-128)保罗?贝洛克(Bairoch Paw)认为,城市化进程的差异,60%-70%可以由经济发展差异来解释,30-40%则要归因于其它因素,例如工业化水平、经济类型等。[2](53-69)1962年美国地理学家布莱恩?贝利曾指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与该国的城市化程度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以前,人们对这种作用的机制并不清楚。Lucas(1988)首次比较明确地提出了城市与经济增长的命题。[3](783-792)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美国经济学家Paul R.Krugman、日本经济学家Masahisa Fujita以及英国经济学家Anthony J.Venables为代表的新经济地理学派,以垄断竞争市场模型为基础,对人口和经??集聚累积因果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几种理论模式。其中最主要的模式是迁移驱动模型(Krugman,1991;Puga,1998)和投入―产出联系驱动模型(Venables,1996)。[4](484-499)[5](341-359)尽管这些模型是在一定的工业化和经济增长水平情形下描述人口和经济活动空间集中和分散的,但其关于集中和分散机制的认识无疑有助于理解城市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美国经济学家兰帕德(E.E.Lamnpard)在《经济发展和文化变迁》第三卷中发表了一篇名为“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发展历史”的文章,指出,近百年来,美国城市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一种非常显著的正相关,经济发展程度与城市化阶段之间有很大的一致。1965 年美国地理学家贝利选用了95个国家的43个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以解释城市化水平与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分析表明,经济、技术、人口和教育等因子与城市化水平之间的关系最密切,同时也证明了经济增长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1982年周一星采用137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进行相关分析,得出了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对数成正比的关系式。[6](29-33)1996年许学强用151个国家的资料进行回归,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7](289-305)   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缩小城乡差距,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需要。“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预计到2010年,我国城镇化水平将由目前的43%提高到47%左右。中国的经济增长已经由工业化单引擎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双引擎推动转变,但低价工业化和高价城市化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未来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构成了挑战。因此,对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研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政策参考价值。      二、城市化驱动经济增长假说      (一)理论来源   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命题起源于两类文献的发展,一类是发展经济学中的城乡人口迁移模型;另一类是内生经济增长模型。[8](190-191)   一方面,发展经济学文献指出,城市化和城市的迅速增长源自两方面的力量,一是人口的快速增长导致农地的相对稀缺,将缺地的劳动力推向城市;二是城市经济的力量将农村劳动力拉进城市(Williamson,1988)。刘易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