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中地域文化变迁.docVIP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城市建设中地域文化变迁

城市建设中的地域文化变迁   摘 要:城市建设与其所在的地域有着密切的关系,城市建设推动地域文化的形成,地域文化引领城市发展。以青岛为例,通过研究城市建设与地域文化形成的紧密关系,避免特色地域文化的流失,重新认识地域文化的变迁,探索“都市文化”发展的新方向。   关键词:城市建设 地域文化 都市文化 文化变迁   中图分类号:C91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8-067-02      地域文化是一个地域性概念也是一个时空性概念,受自然地理、气候环境,特别是历史发展等特定的条件影响,形成不同的特征,这种特征常以地域文化来概括。山东是齐鲁文化的发祥地,历史悠久、海陆兼顾,山川独秀,内卫京畿,外入海洋,表现出很强的地域特色,传统和习惯上称之为齐鲁文化。这种文化的传承中,它又有所变化,“凸显海洋文化、融合周边文化、兼容日韩文化、趋同世界文化,这是山东半岛地域文化传承的基本趋向。海洋战略将成为山东半岛发展的主要战略。”讲到海洋战略或是海洋文化,青岛是首选的城市。不仅是山东半岛的龙头,更是我国北方迈向海洋的前湾港,研究青岛的城市发展和地域文化变迁意义十分重大。但仅从传统的历史角度或单纯的区域发展角度,都是片面的;只有进行多层面的研究,才能更好地为发展服务。   一、历史传承下的地域文化   环境造就人,自然造就文化。从历史演变的角度解析青岛和青岛的地域文化,这是研究的出发点。早期的青岛由小渔村发展而来,大麦岛、汇(前)泉村等处曾是渔民出海捕鱼活动的汇集地点。这种朴实的“渔耕”文化,虽然在现代的城市生活中减少了,但它却是“诚信、博大、和谐、卓越”城市精神的原始土壤。它历经曲折,多样发展,是青岛文化的总概括。1891年清政府为加强海防在青岛建立兵营,开始建制,历经德国侵占,日本独霸,后为我国重要海防、海洋科研、进出口基地。百年青岛,城市的发展现为集旅游、教育、科研为一体的人文基地,这是青岛现代文明的开端。   青岛是座年轻的城市,充满激情和活力。1900年德国侵占,规划筹建东亚的“模范殖民地城市”;1937年日本再次侵占,实施“母市计划”,侵略者的规划随未全部实现,但畸形发展??的青岛,成为我国少有的实施“西方城区规划理念”的早期城市。外国独占的烙印,给城市留下“万国建筑博览会”的称誉,这种异域文化一直影响着青岛的现代建设。1914年前后青岛市区分为青岛区、鲍岛区,即为欧人区和华人区。青岛区地处沿海地带,自然环境优越、空间布局理想、建筑设施、城建系统完备,是当时的欧人区,成为今日旅游文化的集中地带。鲍岛区位于现在的胶州路、辽宁路段,居住人群基本为社会中下阶层。近代民族工商业者,处在夹缝中,建筑拥挤,基本为商住两用,生存艰辛。上世纪20年代日本急于扩张,又开辟了侨居住宅和商业网点,成为重要的商住文化集中区,这构成本土青岛的商住文化。   青岛陆通中原和京畿,海通京卫和东洋,以海港通商开埠,以海洋科技为核心的城市文化,成为青岛的重要篇章。从栈桥到五四广场,从清营驻兵到现代海防,再从纱厂罢工到海尔跨国企业,从荒野渔村到帆船之都,这些文化都带着浓重的奋斗情结,直到解放后才有了全新的发展。青岛凸显“山―海―岛―港―城”的综合优势,长期发展形成了海港、岛城、街巷、山林等多样的城市文化。但这种优势曾长期局限在“海泊河―长春路-延安三路―西南海岸线”范围内的半岛地带,城市偏安一隅,所以习惯上称之为小青岛或半岛都市,文化也称之为“岛城文化”。   改革开放以后,青岛迅速发展,率先突破原有的格局,成为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主城区打破了沿海发展的格局,制定“一湾两翼”的发展战略,设立主城和辅城共进发展的新版块。面对“千城一面”的城市建设新浪潮,岛城文化也开始出现分化,如何传承和发展自己的城市文化,必须引起诸多城市工作者的深思。   二、地域文化的革新问题   “红瓦、绿树、碧海、蓝天”,是青岛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21世纪的青岛再度面临国际化的新跨度,多样化的发展,地域文化革新已是突出性的城市问题。国家级开发区和省市级产业园区的兴建,原有诸多的产业链等,发生换代性的革新,青岛的滨海文化已向多样化迈进。产业经济的全球化,又形成了冲击国际的新产业文化。如海尔文化、青岛啤酒文化等以企业品牌为代表的“城市文化”已经走上国际,成为国际上青岛响亮得文化名片。如何进一步完善城市品牌体系,以打造永不磨灭的“烙印”品牌城市,推动这座国际性海滨城市的发展,这就更需要深入地研究城市地域“多元文化”的变化。   新世纪的青岛,精彩纷呈,奥帆赛、世界海军大阅兵等诸多国际性活动纷踏而至。如何重新构筑地域文化,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新要求。苏州成为中国园林城市的代表,灰瓦白墙,凝聚现代江南的人文情怀。那么“蔚蓝海岸、魅力青岛”,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