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审慎监管理论述评.doc

宏观审慎监管理论述评.doc

此“经济”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宏观审慎监管理论述评

宏观审慎监管理论的述评   摘要:当前,各经济体和国际组织都在反思如何通过推动金融监管改革夯实监管基础,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其中一个重要改革方向就是推动宏观审慎监管。本文回顾了宏观审慎监管概念的历史渊源和研究进展,分析了宏观审慎监管理念对传统监管理念的突破与创新,探讨了宏观审慎监管理念在实践中的运用难点,并有针对性提出对我国金融监管改革的启示。   关键词:宏观审慎监管;次贷危机;顺周期性;系统性风险   中图分类号:F83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31(2011)09-0036-05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1.09.09      传统的微观审慎监管理念认为,只要单个金融机构是健康的,那么整个金融体系就是稳健的。然而不断发生的金融危机,特别是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对传统的监管理念提出了挑战。正如G20伦敦峰会公报所指出的,金融业和金融监管措施的重大失误是导致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因此,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并将其与微观审慎监管进行有机结合,是后危机时代各国金融监管改革的发展趋势。本文旨在对当前国内外学者关于宏观审慎监管的代表性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厘清学者们对宏观审慎监管从理论到实践的不同见解,并提出对我国金融监管改革的启示与建议。   一、宏观审慎监管的概念诠释    “宏观审慎”这一理念最早可以追溯至上世纪70年代末。当时,国际清算银行(BIS)就已经认识到仅仅加强对单个金融机构的监管不足以维护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但并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宏观审慎”第一次公开出现是在一份名为《近期国际银行业的创新活动(Recent Innovations in International Banking)》的报告中,该报告在考虑金融创新可能增加金融系统风险的背景下,提出宏观审慎政策,旨在提高金融体系和支付机制的稳健性和安全性[1]。之后,尽管一些国际机构和专家学者开始逐步认识到宏观审慎监管的重要性,但大多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研究进程缓慢。直至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宏观审慎监管”才重新成为学界和决策者关注的焦点。   2000年,时任国际清算银行总裁Andrew Crockett在一篇名为《金融稳定下微观审慎和宏观审慎的结合(Marrying the Micro- and Macro-prudential Dimensions of Financial Stability)》的演讲中最早对“宏观审慎监管”概念进行定义。Andrew Crockett从任务目标和影响经济产出机制两个角度对比分析宏观审慎和微观审慎的区别:就任务目标而言,宏观审慎旨在最小化金融体系失败的可能和成本(系统性风险),而微观审慎则是努力最小化单个机构破产的可能(特定风险);在影响机制方面,宏观审慎视系统产出是由众多单个机构的集体行为共同决定(内生)[2],而微观审慎则认为是由单个机构的行为决定(外生)。因此,在面对金融不稳定所带来的挑战时,监管当局应当加强宏观审慎监管。   Claudio Borio(2003)更为详细地阐述了微观审慎和宏观审慎的区别(见表1)。同时,Claudio Borio还提出了宏观审慎监管的两个维度:一是横截面维度(cross-sectional dimension),考察特定时间点下风险在金融系统内的分布和传递;二是时间维度(time dimension),考察风险随时间而变化和累积。在横截面维度上,关键在于处理跨机构、跨市场的共同风险暴露,宏观审慎工具要注意控制系统性尾部风险(system-wide tail risk)。在时间维度上,关键在于针对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和反馈效应,建立缓冲机制以防范金融体系冲击带来的风险[3]。因此,加强宏观审慎监管能够更好地实现金融稳定的目标。   目前,国内对宏观审慎监管的定义并未达成一致。包勇恩、韩龙(2009)认为宏观审慎是为维护金融业的整体稳健,以防范系统风险为目标和出发点,系统和全面地构建涵盖宏观经济政策、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风险规制与监管体系的监管新思维[4]。巴曙松等(2010)认为宏观审慎监管是通过对风险相关性的分析、对系统重要性机构的监管来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保障整个金融体系良好运作,避免经济经历重大损失的一种审慎监管模式[5]。这些表述各有侧重,但本质上都强调了宏观审慎监管是以整个金融体系为监管对象,以防范系统性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为监管目标的一种新型监管模式。   二、宏观审慎监管的必要性分析   (一)顺周期性和宏观审慎监管   所谓顺周期效应,即放大金融系统波动幅度并可能引发或加剧金融不稳定的一种相互强化机制[6]。目前,对顺周期性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资本充足率监管的顺周期性;二是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