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因素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影响分析.docVIP

宏观经济因素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影响分析.doc

此“经济”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宏观经济因素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影响分析

宏观经济因素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分析   摘 要:文章主要研究近几年中国宏观经济变量分别对于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尤其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后,国内的宏观经济因素波动剧烈,在此情况下,研究国内商业银行对于宏观经济波动的反应,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不良贷款率 宏观经济变量 主成分分析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3-202-03      一、引言   对于银行来说,风险是与生俱来的,它不仅承担风险、管理风险,还将风险进行转化。在银行面临的各种风险中,信用风险是最重要的风险,而不良贷款率是衡量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最直接的指标。普遍观点认为银行较高的不良贷款主要是由于金融机构自身经营方式存在的弊端和金融监管体制的不到位造成的。然而,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使美国经济发生了大幅波动,各大商业银行贷款的违约率直线上升,实体经济的恶化对商业银行体系产生了不利影响。回顾历史,1929年10月的美国,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以及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的韩国等都在经历了一个经济快速增长、资产价格快速上扬和信用快速扩张的阶段之后,金融体系却遭遇了一场全面危机。由此可以看出,宏观经济的波动会通过许多相关因素传递给金融体系,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具有极其巨大的影响。   本文主要研究宏观经济波动对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存在哪些影响,对于经济可能发生的转变,我国商业银行需要吸取各国之经验教训,提前做好准备,控制信用风险,防患于未然。   二、关于不良贷款率的文献回顾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一)相关文献回顾   对于不良贷款,国内的许多学者对其成因都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吴晓灵(1995)认为不良贷款产生的主要因素归于企业的过度负债,其因果关系实质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林毅夫(1998)认为其重要成因之一是可贷资金投向了效益低的行业和企业,解决关键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王瑞(2001)以法律的视角探寻症结之所在与产生的体制原因,指出应弥补债权保护的法律缺陷;施华强(2004)在双重软预算约束框架下分析不良贷款的内生性,指出应硬化银行软预算约束预期;刘青等(2007)用统计的手段实证银行高层的更替与其对不良贷款的处理方式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另外,也有部分学者研究了各种因素对不良贷款的影响。比如,李江等(2007)应用主因子分析对国有商业银行企业不良贷款的相关要素进行分析;蒋鑫(2008)研究了影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宏观经济因素分析;谭燕芝、张运东(2009)基于中国、美国、日本部分银行的基础数据对这三个国家的信用风险水平与宏观经济变量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的研究也是受到这些学者研究成果的启发,但在深入研究过程中发现由于我国原有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曾进行过政策性剥离,如果仅仅基于官方公布的不良贷款数据进行分析,忽略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政策性剥离,势必导致实证的结果出现偏差,为提高研究结果的精确度,本文将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政策性剥离这一重要因素考虑进去,对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单独进行计算,以期得到更加准确的结果。   (二)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迄今为止,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研究中存在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多种口径混用。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有不良贷款、呆坏账、不良债务等多种提法,由于概念的不同导致计算口径的不同,因而不良贷款率的估算差异较大。二是不良贷款认定标准的变化影响了数据的可比性。2000年之前,我国商业银行一直采用期限分类法(即通常所说的四级分类法),2000年之后陆续采用风险分类法(即通常所说的五级分类法),贷款分类标准的变化导致数据即使口径一致也不完全可比。三是对于国有商业银行的政策性剥离,影响了各行之间和剥离前后不良贷款数据的可比性。中央政府于2004年、2005年和2008年分别对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进行了集中剥离。对同一家银行而言,政策性剥离影响了剥离前后数据的可比性;对不同的商业银行而言,政策性剥离的时间差异和剥离数额的差异也影响了各行之间数据的可比性。   其中,time表示2003-2009年季度;y代表官方网站公布的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y1表示剔除政策性剥离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实际不良贷款率;y2表示官方网站公布的我国股份制银行不良贷款率。   三、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实证分析   (一)变量选择   不良贷款率的高低与生产、消费以及政策导向等因素有密切联系,因此本文选取y1(国有商业银行剔除政策性剥离后不良贷款率)、y2(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则分别选取GDP(国民生产总值)、invest(投资)、cons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