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营银行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博弈策略分析.docVIP

我国民营银行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博弈策略分析.doc

此“经济”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国民营银行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博弈策略分析

我国民营银行的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博弈策略分析   摘要:民营银行的市场进入和退出是博弈的必然结果,也是优超战略的纳什均衡。民营银行的进入提高了金融银行业的市场效率,使得利率降低贷款数量增加,优化了资金的资源配置,实现了帕累托改进。但民营银行的进入仍然存在着道德风险、寻租和内部人控制等问题,因此市场进入应当遵循着制度改进、竞争机制、提升银行业竞争力、市场定位等原则;应当采取建立、健全银行的市场准入、退出法规进行监管,完善民营银行的内部管理制度等对策,强化和完善我国民营银行的市场准入与退出机制。   关键词:民营银行;市场准入;退出机制;纳什均衡;分析   中图分类号:F830.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7)05-0016-05      一、引言      目前关于民营银行市场准入的争论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增量改革,一种是存量改革。前者以徐滇庆为代表组建民营银行的改革,认为组建民营银行,对原有的金融体制产业巨大冲击,有利于金融领域竞争环境的形成,而不必通过城市商业银行或农村信用社将民间资本引入金融市场。可以重新进行制度安排而没有不合理的制度约束,不受既得利益集团的牵制。统一通过市场来选择经理人员;没有不良贷款的历史包袱等。后者以王自力博士为代表,认为组建民营银行会成为能人们竞相追逐的烫手山芋,或成为各利益集团为自己服务的融资场所,并可能产生金融三乱。在短期内放开民营银行准入限制将不可能成为当前金融改革的优先选择。以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民营化改造方式替代新设立民营银行没有理论和政策障碍,并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本文认为,前者更具有优势和可行性,理由在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证明体制外增量改革是可行路径;对原有银行制度的改革持续了较长的时间,而未见明显效果,组建民营银行增量改革的优势绝不劣于存量改革;市场经济机制完善化的趋势是银行业市场化。当然,组建民营银行也不能完全治愈几十年银行业发展的顽疾,但却会减轻症状,并为以后的综合治理提供正确的机制路径。   我国是体制转轨中的发展中国家,不能套用发达国家民营银行的发展模式,必须结合我国资本市场、投资及增长的体制特殊性,探求出一套适合我国民营银行发展的模式。2005年2月,国家放宽了对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的规定,为民营银行的发展提供了基本原则和保障。[1]因此,对民营银行的发展,尤其是初期发展的市场进入和退出机制的研究,对民营银行长期发展起着根本性的作用。本文从民营银行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入手,对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我国民营银行市场准入机制分析      (一)民营银行市场准入的博弈分析   发展中国家通常存在金融抑制和投资抑制的经济现象,这是传统经济体制或目前经济体制转轨的一种显性表象。国有商业银行附带着的是国家或政府的利益,它并不是以利润最大化为惟一目的,还控制资本的流向,并在宏观上体现政策制订者的意向。国有商业银行想拥有大量的资金形成资金需求,而储蓄者又对国有商业银行有着国家信任存在大量的资金供给,供求相等或略有差异都会出现基本均衡(注:银行业还应当包括城市商业银行#65380;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它们的改革可以形成民营银行的增量,因此它同组建民营银行有着同等的功效,将之并入民营银行的增量,不再单独考虑,以简化理论分析#65377;),而事实上,国有商业银行对资金的需求是极大的或无限的,而在基本封闭的经济环境中资金供给是有限的,这在短期内也存在着一种均衡。这就是国有商业银行一定吸纳资金,储蓄者对国有商业银行实行资金供给的纳什均衡(吸纳,储蓄)。      当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者还未出现的时候,处于垄断状态(我们暂且不考虑一直存在的地下或半地下的民间金融),国有商业银行可以高枕无忧,即使资金的价格即利率很低,仍然不必担心储蓄者改变策略不来储蓄。但是当竞争者如民营银行出现的时候,问题就出现了。储蓄者可以选择不到国有商业银行储蓄,而到民营银行储蓄,其仍然可以受益(并且收益大于零)。则原有的纳什均衡被打破了,储蓄者一定不储蓄,不论国有商业银行吸纳还是不吸纳,即(吸纳,不储蓄)和(不吸纳,不储蓄)是新的纳什均衡。   对于民营银行和储蓄者而言,民营银行和储蓄者的纳什均衡必然是(吸纳,储蓄),在不考虑外资银行进入的情况下,国有商业银行和民营银行就是一个显然的此消彼长的关系,因此,对资金的竞争成为关键。国有商业银行和民营银行对资金都有两种策略:进入、不进入和限制、不限制。这是一个优超战略,民营银行的进入策略收益严格大于不进入策略的收益,而国有商业银行的限制策略的收益严格大于不限制的策略收益,因此,结论必然是(进入、限制),因为任何一方的不进入或不限制,必然会使另一方占领市场,拥有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