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速城镇化多重信号.docVIP

提速城镇化多重信号.doc

此“经济”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提速城镇化多重信号

提速城镇化的多重信号   一系列标志性事件表明,中国的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新经济战略已经形成,农村人口向城镇的大规模转移势所必然      “在城镇化这个重大战略目标上,中央和地方在决策平台上取得了一致。”1月1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室主任党国英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专访时说。   2009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频繁发出一个明晰的信号:以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依托,中国的城镇化推进步伐将迎来一次大提速。   在长期关注城镇化的党国英看来,上述一系列标志性事件表明,中国的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新经济战略已经形成,农村人口向城镇的大规模转移势所必然。      新经济战略成型      《财经国家周刊》:外界注意到,从“城市化”到“城镇化”,决策层的说法出现了细微的调整,这两种说法有什么差别?   党国英:把“城市化”的文件语言改做“城镇化”,语言的改动没有太大的意义。如果翻译为英语,城市化和城镇化是一回事。支持城市化的人们大多并不反对发展小城镇,而支持城镇化的人们也有可能热衷发展大城市。决策层担心“城市化”这种提法会导致一些消极现象,可以理解。   《财经国家周刊》:您几年前便开始建议国家实行“积极的城镇化战略”。这一提法根据何在?   党国英:我们通过调研发现,新农村建设如果没有城市化进程做动力,那就会变成权宜之计。进一步说,新农村建设要取得成功,它必须是城镇化战略的一部分,其自身无法长时间、可持续地独立进行。   但这并不是社会共识。地方官员搞城市化的积极性很高,但有消极的一面,表现为规划不当、浪费土地、有时候损害群众利益等。国家层面上对城市化有顾虑,可能担心与农村发展有冲突。   鉴于这种情况,我和其他一些学者从2006年开始呼吁国家实行“积极的城镇化政策”。我注意到,一些地方政府领导很快也有了类似的意见。2009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提升城镇发展质量和水平”,意义非常重大。这意味着我们国家的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新经济战略已经形成。   《财经国家周刊》:怎样??解城镇化战略?   党国英:要理解这一点,需从目标和政策措施两个方面看。   关于目标,依据主要发达国家的经验,一是城乡统一市场的基本建立,特别是统一要素市场的建立;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基本一致;三是城乡居民公共服务水平基本一致,特别是社会保障的城乡差异完全消除;四是农业高度发达,农业GDP比重下降到5%以下,全国恩格尔系数平均降到15%左右,专业农户成为农村的主体居民;五是城市化率达到70%以上。   这些目标实现了,中国的城乡二元体制将不复存在。这样一些目标并非不可企及,在某些发达地区已经基本实现了这个目标。只要坚持积极的城镇化政策,并辅以其他一些配套改革措施,中国实现这些目标用不了30年。   关于政策措施,一是加快农村人口的转移。转移的速度是城市化率至少每年增加一个百分点,有的地方可以更快一些;二是强调规划,国家层面上要有规划,地方也要规划。要注意城市体系的建设,特别要注意小城市或小城镇的建设;三是帮助农民富裕起来,要培养专业农民;四是要在城镇化过程中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五是维护社会公正,不能在城镇化过程中损害人民的利益,让市民和农民都享受到城镇化的好处。      农民进城是现代化必由之路      《财经国家周刊》:城镇化是不是一定要转移大量农村人口进城?   党国英:我认为农村人口向城镇大规模转移,是经济规律决定的。   的确,国家近些年为农村建设花了不少钱。国家几十个部委级单位有100多个“工程”、“计划”,用来支持农村发展。近几年每年的投入都在几千亿以上,力度很大,农村面貌也有了变化。   但即使如此,农民还是往城里跑。甚至农村道路修得越好,农民跑得越快。为什么?原因也很简单。中国的农村有几十万个村庄,要把每一个村庄改造得像城市一样,至少要投入30万亿左右,这个钱国家投不起,农民更投不起,而且即使投得下去,也极不经济。   近5年之内,城市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仍然会大大超过农村,其中公共投入也是如此,这意味着农村社会经济还是“跑不过”城市。所以,要占总人口数大半的农民留在农村享受现代化成果,是一句空话。   只有靠农村人口大量转移,农民富裕水平达到城市平均水平,才能谈得上农民和城市居民一样享受现代化成果。这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中国也不可能例外。   《财经国家周刊》:一些地方通过农业产业化提高了农民收入,能不能靠农业产业化的办法提高农村吸收剩余劳动力的能力?   党国英:这个说法不能成立。农业产业化就是市场化、专业化,反映了农业生产的进步。但按我的调查研究,农业产业化不是多吸收劳动力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