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后四川产业重建与可持续发展若干问题.docVIP

汶川地震后四川产业重建与可持续发展若干问题.doc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汶川地震后四川产业重建与可持续发展若干问题

汶川地震后四川产业重建与可持续发展的若干问题   [内容摘要]在汶川大地震后的产业重建过程中,四川面临重污染产业重建、资源依赖型产业重建、东部转移产业承接、地震带工业布局调整等若干重大问题。随着灾后重建时间的压缩,这些问题将变得日益突出。能否处理好这些问题,关系到四川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重污染产业;资源依赖型产业;转移产业;工业布局      汶川大地震对四川省地震灾区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系统性破坏。这决定了灾后重建是一个统筹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系统工程。由于产业重建既关系到灾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又关系到生态环境的保护。因此,能否通过重建实现产业升级换代和产业结构调整,直接关系到能否落实国务院关于科学重建的要求,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统筹协调,实现灾区可持续发展。在这个意义上,产业重建应该是整个经济重建的基础。   从灾区重建产业的实际情况看,统筹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实现灾后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重污染产业、资源依赖型产业、经济带与地震带重合的产业布局以及重建中如何承接东部转移产业等重大问题。随着灾后恢复重建时间的缩短,这些问题将会变得越来越突出。      一、重污染产业重建问题      本文的重污染产业是指汶川大地震极重灾区以磷矿开采和加工为主的磷化工产业。地震极重灾区是磷矿产资源的富集地区,有与龙门山断裂带高度重合、位于江河上游的金河一清平和马边两个磷矿带。仅清平、金河和天池3个磷矿的产量就占了全国总产量的10%,全省总产量的95%以上。①在就近开发的思想指导下,经过多年的努力形成了以磷钛化工为核心的产业集群,磷钛化工产业一直是灾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性产业。据统计,2007年重灾区某市以磷化工为主的化工行业共有118个企业,占该市全部33个行业906个企业的13%,化工行业提供的工业总产值,占该市全部33个行业总产值的比重高达15%,提供的增值税占全部增值税的19%,从业人员占全行业从业人员19.6万人的14%。   但是,???于缺乏足够的环境保护,磷钛化工业在为国家经济建设、就业和地方收入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调查显示,地震极重灾区震前工业“三废”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已达到饱和程度。一些主要河流已无环境容量,接纳的工业废水已无稀释和自净能力,流域两岸的地下水得不到有效补充,河水无法使用。②某极重灾市以磷石膏为主的工业固体废物累计堆放量已达2000万吨以上(截止2004年),占用土地超过1000亩,甚至出现了工业废渣无地可堆、部分工业企业面临停产的局面。同时,地震灾区的磷石膏堆放场一般都未做任何防渗处理,使有害物质随雨水渗入地下,对土壤、地下水造成污染。有记者实地调查指出,由于磷化工业的快速发展,严重的环境污染使四川某灾区成为“癌症高发区”,该地区某村在数年前被媒体称作“川西癌症村”。③据不完全统计,灾前,以机械加工、磷钛化工为主要支柱产业的极重灾D市,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企业超过500家,从事有毒有害工种的作业人员有9万人左右,约占该市非农业人口的11%。由表1可知,重污染产业的COD、氨氮、S02排放量分别占全行业总排放量的40%、59%、58%,其产值排放强度(kg/万元)也分别是全行业产值排放强度的1.76、2.6和2.56倍。这表明灾前该市的减排形势已相当严峻。      由于磷化工产业既是重污染产业,又是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并关系到我国的磷复肥生产,这使得重污染产业灾后重建面临两难选择:一方面,作为灾区支柱产业,重污染产业具有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前景,加快恢复重建可以增加当地的GDP、财政收入和就业,从而有利于减少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重污染产业明显属于“三高”型产业,又是灾后重建必须加以限制的产业。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首先,调整重污染产业布局,提高重建标准。灾前,以磷化工为主的重污染产业集群是以“靠近矿产资源,减少生产成本”的原则在江河上游自发形成的。这种重污染产业的布局造成了严重的水源污染,并已产生了严重的后果。因此,重污染产业必须迁址重建,远离水源区和地质不稳定的山区,选择相对封闭的区域,建立专门的重污染产业园区,实行“集中生产、集中污染、集中治理”。在调整重污染产业布局的同时,提高重建标准。   其次,强化监管,建立环境补偿制度。为强化政府监管,可以考虑制定针对灾区重污染产业的监管条例,并向重污染企业派出驻厂监督员,实行现场监督。在强化政府监管的同时,建立环境补偿制度。具体建议是:由政府根据环境保护的最低标准制定集中排污的最高限额,以排污总量控制和定额排污量逐年适度递减为原则,实现灾区重污染产业“增产不增污”。对排污量低于核定额度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