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财政“上审下”一点思考.docVIP

深化财政“上审下”一点思考.doc

此“经济”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深化财政“上审下”一点思考

深化财政“上审下”的一点思考   根据我国现行财政管理体制和审计机关组织体系,财政审计包括本级预算执行审计(又称财政“同级审”)、下级政府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又称财政“上审下”)以及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同级审”是各级审计机关在本级政府首长的领导下,对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实施的审计。“上审下”是审计机关对下级政府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的审计。“上审下”与“同级审”的不同之处在于:“上审下”的主体是上级审计机关,“同级审”的主体是同级审计机关;“上审下”的审计时限根据工作需要进行划定,可以跨年度审计,而“同级审”是对当年预算执行全过程的审计。财政“上审下”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实践,其审计模式走入了一个套路,如何摆脱“老面孔”、“老一套”,转变工作思路,创新审计方法,适应现代公共财政管理体制及财税改革的要求,使财政“上审下”继续深入发展,从审计署到地方各级审计机关都在进行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      一、“上审下”的历史沿革      《审计法》颁布实施以前,我国财政审计实行的是单一的“上审下”制度,即上级审计机关只对下级政府财政收支进行审计,不对本级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监督。但从审计实践来看,地方财政行为不规范和违纪问题往往与本级政府意志、政府行为、地方利益有关,只有对本级政府财政收支进行审计,才能全面深入地反映财政管理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进而从体制、制度和机制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   《审计法》颁布实施后,财政审计开始实行“同级审”与“上审下”相结合的审计监督制度,审计机关不仅要对下级政府的预算执行情况和财政决算进行审计,还要对本级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这样就改变了以往单一的“上审下”制度,扩大了财政审计领域,增强了财政审计力度,形成了一个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对政府财政收支进行审计监督的方式。各级审计机关以“两个报告制度”(即向本级政府提出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结果报告、受政府委托向人大提出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工作报告)为中心,积极开展了对本级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和对下级政府财政预决算??审计。      二、“上审下”的发展现状      财政“上审下”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多数地方已形成了“两年审一次,一次审两年”全覆盖无间断式的审计格局,但对于本级行政区划内所辖下级政府较多的审计机关来说,由于下级政府数量多,审计任务重,而财政审计力量严重不配比,这种审计格局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形势的变化。经济的高速发展,使财政税务部门业务总量和经济内容的复杂程度呈几何级数递增,靠一个财政处或一个财政科几个人的力量,要在短短的时间内,把一个地区两年的财政状况摸清摸透是不太现实的。审计人员像走马灯一样,一年跑六、七个地方,两年就轮完一遍实在不堪重负,审计效果也令人堪忧,要完成审计计划,审计质量就难以保证。一些县(区)特别是乡镇一级的“上审下”,几乎已经流于形式,抄几个报表数字交差。同时由于财政“同级审”的存在,审计内容和范围有所交叉,有一些界限不明确,也存在重复检查的问题。因此近些年,从审计署开始,财政“上审下”的形式有了改变,如2006年审计署开展的对5个省各类中央补助资金的全面审计。      三、深化“上审下”的途径      财政“上审下”应该走向何方,该如何摆脱十几年如一日的老面孔,寻求新的发展和变化,不仅审计署在探索,而且地方各级审计机关也在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笔者认为,要改变财政“上审下”的形式,丰富“上审下”的内容,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一)在常规“上审下”中侧重财政专项资金审计内容。如侧重对农业专项资金、社保专项资金、教育专项资金、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转移支付性质资金以及重点建设资金、政府采购资金等财政专项资金的审计。由于这类资金审计与各业务处有重合,因此需要在同一审计机关内部整合资源,打破科室和专业审计界限,实行审计计划、方案、实施、报告、处理的“五个统一”,一次审计,两样成果,同时避免重复审计。   (二)在常规“上审下”中突出财政级次管理审计内容。如省厅近几年开展的对各设区市财政预决算级次管理审计。这一审计模式注重对整个政府性资金预决算级次管理情况进行审计,重点检查财税部门预决算级次管理的合规性、真实性、准确性,检查共享税和应上缴上级财政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罚没收入等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和解缴情况,揭示混淆入库级次、挤占上级收入等突出问题,重点检查主管部门乱开政策口子,违规减免应上缴上级财政管理的各项非税收入。实践证明,这一审计方式突出了对下级政府财政预算执行和财政决算全过程关键环节和内容的审计,对于维护财政预决算级次管理和分配秩序,关注政府财政资金的安全和使用效益,有效回避常规“上审下”的审计风险是一种有益尝试。   (三)将“上审下”与下级审计机关“同级审”相结合。“同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