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上海金融史转折点(一).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CD上海金融史转折点(一)

CD上海金融史的转折点(一)   这是一座城市的记忆,永远不能磨灭。著名作家俞天白先生授权本刊的独家连载,真实记录了改革开放以来,在上海金融史上留下不朽印记的众多人物和事件。      静悄悄的试营业      1986年10月25日,对上海来说,这是一个极为普通的日子。上海大厦和中国银行大楼虽然请香港商人清洗过几次,依然清洗不去陈旧灰暗的历史尘垢;南京东路拥挤得丧失了自我,处处露出一副暴君城的神态,在炫耀它的老资格;新的火车站候车大楼刚从地面耸起,越江隧道的“地老鼠”已悄无声息地朝着第二号井位掘进;商店内外,人们出出进进,让揣在怀里、藏在包里、存在银行里的代替大捆纸币的存单,寻找到最佳的出路……   对于金融界,这个日子却是值得纪念的。   因为就在这一天,经过一番筹备,自北京迁来上海的交通银行总管理处及其上海分行,将开始试营业了。   一切都是静悄悄的。没有挂灯结彩,炮竹轰鸣,更没有隆重的剪彩仪式,只有装饰得有些豪华的营业大厅内的那些柜台门窗被打了开来,各个部门和大厅正中的十米见方的世界钟同时运转了起来,向上海市市民、向中国经济界宣布她将重新在上海亮相了。   这种静悄悄的试探自己生命力的表现,或许是银行家的性格。正如一般市民,经常和银行打交道并不知道银行行长姓甚名谁一样,当然也不知道交通银行的行长是哪位。可总管理处董事长兼总经理却始终关注着这所分行的运转,不过此刻并没有出面;分行总经理潘其昌虽然亲临第一线,却不显山露水,只是用深沉而热烈的目光注视着全行六只柜组的几十只窗口,留心着在窗口前出现的每一个客户。      他是第一张大面额存款证的持有者?      是的,用静悄悄来掩盖剧烈的变革和角逐,正是金融家的特色。客户们、闲散的观光者们,随着时间的推移,多起来了。记不清哪只窗口、哪位客户是交通银行上海分行试营业中的第一位。因为,此刻在窗口成交的,差不多都有一个相当曲折的争取过程。不难理解,交通银行恢复时刻,正是各行各业与金融业的业务往来,都已经被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四大银??分割完了的时日,她只能在她们之间的夹缝里寻找自己的落脚点。   请看二楼北侧那只窗口,是“大面额可转让定期存款”。那位身穿藏青色银行制服的营业员,将一张浅绿色的存款证,连同她灿烂的微笑,通过茶绿色玻璃的柜台窗口,递给了客户。客户是一位中年汉子,身着浅灰色西装,显然懂得一点金融知识,情绪有些激动,认定自己因为成了当代中国这种首次发行的存款证的第一个经办者、第一张大面额存款证的持有者而引人注目。他嘴上重复着这样两个英文字母:CD(Certificate ofDeposit),CD……   CD,在国际金融界是司空见惯的信用工具。30余年来,中国银行界却首次引进使用,成为交通银行在夹缝中求生存的一种信用手段。不过,这位汉子并不是第一个持有者。      上海的变化太小了!      话题,要从两年前说起。在中国,CD虽小,诞生的背景却相当宏大。1984年2月11日,中国改革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来上海视察。上海没有给他太多的惊喜,与朝气蓬勃的特区相比,感觉不到应有的活力。他直言不讳地批评:“上海的变化太小了!”这对上海来说,真有点儿委屈。当时,上海的工业总产值、财政收入、外贸出口等都位列全国榜首。可是,他同时也被人形容为大家庭中的长子,弟弟妹妹一个个都穿得光光鲜鲜的,他穿的却是破衣烂衫!因为每年的财政收入的90%以上要上缴中央,自己留的10%还不到!缺少资金,怎么活得起来?更别说实现经济贸易中心和金融中心宏伟蓝图了。不过,曾经沧海,上海毕竟是一个深谙金融魅力与威力的都市,财政的路子一时走不通,思路自然就往金融上转了。当时,国务院经济研究中心总干事徐雪寒,在上海经济发展战略研讨会上提出的一个建议,引发了上海人的强烈共鸣,这建议是:应当有一个专门属于上海、支持上海发展的银行!   这在金融改革的大背景下,把上海人筹建新银行的热情激到了沸点。酝酿新银行的方案接踵而来。头一个问题,当然是给银行起什么名?定什么性?是炉灶新起,还是利用老银行的品牌效应,在众多停业的旧银行中选一个现成的名字,老店新开?   交通银行,便这样一下子跳进了筹备人士的眼帘。      历史选择交行      当时国务院领导赵紫阳也把目光落在了交通银行上。1984年12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吕培俭行长,与时任上海市副市长的阮崇武、裴先白以及马一行、顾树桢、王崇基、李祥瑞、薛镜澄和余瑾等一起商议交通银行的筹建问题。大家原则上确定交通银行名称不变,总行设在上海,面向全国,可在内地和海外设立分支机构;业务范围可与其他专业银行交叉、融通,既可以经营固定资产投资,也可以经营外汇业务;注册资本为10亿人民币,资金来源,第一步由上海存入4亿元技术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