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从DDT看技术对人类“双刃剑”作用及相关思考.docVIP

从DDT看技术对人类“双刃剑”作用及相关思考.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DDT看技术对人类“双刃剑”作用及相关思考

从DDT看技术对人类的“双刃剑”作用及相关思考   【摘要】DDT从“上帝赐予人类最好的礼物”到“恶魔”体现了科学思维对于社会科学技术进步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本文以DDT为例,重点分析了DDT的历史及其作用,并试图阐明技术对环境的影响,最终达到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目的。   【关键字】DDT,技术,环境      一、DDT的历史与命运    DDT是二氯二苯基三氯乙烷(Dichloro Diphenyl Trichloroethane)的简称,其中文名称为滴滴涕。从1939年发现至今,DDT引发的争论从来没有中断过,我们不得不提到两位天之骄子保罗?米勒和蕾切尔?卡逊。从DDT产生使用――被禁用――被解禁的过程中,他们注定作为人类对一科学技术产物的认知道路上的两个重要标志被铭记,也将作为我们对自身生存进行反思的重要教材被反复咀嚼。    保罗?米勒,瑞士科学家。1939年发现了DDT,1948年获诺贝尔奖。当时,DDT被誉为“上帝赐予人类的最好礼物”。 蕾切尔?卡逊,美国海洋生物学家,现代环境保护主义先驱。1962年发表《寂静的春天》,引发全世界的环境保护事业。    1962年以前,没有人对DDT提出质疑,米勒大概也没想到,才过了不到三十年,DDT作为救世主的地位就被人们推翻。卡逊用她那优美的文笔将DDT的负面作用传达给公众,并很快地影响了政府的决策。1972年,美国国会率先通过立法禁止使用DDT。此后,各国纷纷效仿。从此DDT的性质出现了完全相悖的变化,从“上帝赐予的最好的礼物”变成了臭名昭著的恶魔。    从1962到1965的3年间,围绕着DDT,先是卡逊由于客观上伤害了社会现实利益而遭遇到猛烈的攻击和污蔑,后是米勒的获奖被后人长期视为诺贝尔颁奖史上的悲哀。这恰恰是因为人类对自然和生命的科学认知是渐进的。所幸的是,米勒和卡逊先后辞世,可以不再目睹之后的剧情演绎。   二、DDT的“双刃剑”作用    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在享用一项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利益时,更应重视技术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一)杀虫剂和抗疟英雄    DDT对人畜无害,也没有难闻异味的刺激,是人类盼望已久的理想杀虫剂。把DDT药剂喷洒在农作物上,药剂干燥后仍能在长达数天的???间里保持杀虫效能。况且,DDT易于制造,生产成本低廉,该成果很快被转化为生产力。DDT作为多种昆虫的接触性毒剂具有高毒效, 其特点是毒性缓慢且长效, 能破坏害虫的神经系统。1949年DDT开始作为农药正式投产。投产后的DDT作为农药, 在1940~1941年有效地防治了瑞士马铃薯甲虫的危害, 还作为灭杀苍蝇的特效药。   (二) DDT与环境污染    从环境角度来看,环境问题解决依赖于现代技术及其创新,但不同行业的技术创新也不断地制造出新的环境问题。DDT也不例外,卡逊吹响了讨伐化学农药的号角。    人们开始对化学农药有害的一面予以高度关注, 科学家在全球范围内对DDT所产生的副作用进行广泛的监测, 结果发现几乎在地球的每一个角落都查到了DDT的踪迹。由于DDT的分子结构中含有非常稳定的苯环,即使曝晒或在高温下也难能挥发和被分解成无毒物质。所以残留的DDT便造成土壤、水质和大气的严重污染。    环境污染导致了生态危机。DDT不易溶于水而极易溶于脂肪, 鱼类食用含DDT的藻类及水生动物, 鸟类食用了含有DDT的果实, 人类食用了含有DDT的粮食、蔬菜、水果、鱼类等, 都会在其身体脂肪内积聚起DDT, 当其含量达到一定程度时, 就会对人体和动物造成危害,中毒严重的则死亡。    DDT的杀虫范围很广, 所以又被称为“万能杀虫剂”。它不分青红皂白地毒杀昆虫, 甚至把害虫的天敌也误杀了。令人担忧的是几乎每一种昆虫, 对长期施用DDT产生了抗药性。    通过以上分析,反思DDT从拯救到危害人类的全过程和其从产生使用――被禁用――被解禁的历史命运中,我们更加清晰地看到了技术对人类的“双刃剑”作用,它提示我们,重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是非常重要的,是决定技术能否推广的重要因素,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三、从DDT引发的法律和道德思考    无论DDT的命运如何,也许将来会被再次禁止生产和使用,但是我们必须明确这样一个事实,DDT在地球上还未消失,其潜在的危险随时可以爆发。    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为了人类自身的健康生存,我们希望法律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更迫切希望道德能在广阔的天地中去树立人们的进步观念,最终实现人类能够与地球和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   (一)建立技术环境影响评价体系    技术环境影响评价,是对技术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选择环境友好的技术,将技术对环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建立技术环境影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