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工程1212.pptx

  1. 1、本文档共2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酶工程1212

第一章 绪论 中国科技发展的教训:美国人亨利 “中国人知道火药(硫磺、硝石与炭混合)的应用已经好几个世纪,没有寻根问底,不能用正确的方法探索现象背后的原理获得更多的应用,发展出化学甚至物理学等学科。发现规律、创造知识。 一、酶学与酶工程发展简史 (一)酶学研究简史 1. 不自觉的应用:酿酒、造酱、制饴 夏禹时代(距今4千年)— 酿酒 公元十世纪 — 豆类制酱(豆豉、豆酱)、制饴糖 2. 酶学的产生: 消化与发酵现象;(1)消化 1777年,意大利物理学家 Spallanzani 的山鹰实验。将一块生肉塞进一个上面布满许多孔眼的金属小管子里,迫使山鹰吞下小管。一段时间后,小管依然完好无损,但是管中的肉不见了,只留下一些淡黄色的液体。 1822年,美国外科医生 Beaumont 研究食物在胃里的消化。为 19岁的法籍加拿大人圣马丁治疗枪伤,在圣马丁的胃部和体表之间遗留下一个永久性的瘘管,吃饭后会有液体从瘘管中流出来。博蒙特请圣马丁住在他家里,从瘘管中吸取胃液,观察它对各种食物的作用。胃是靠酶来消化食物的,胃本身也是由蛋白质组成的,那么酶为什么没有将胃消化掉呢? 19世纪3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旺获得胃蛋白酶。;(2)发酵 1684年,比利时医生Helment提出 ferment—引起酿酒过程中物质变化的因素(酵素)。 1833年,法国化学家Payen和Person 用酒精处理麦芽抽提液,得到淀粉酶(diastase)。 用酒精处理麦芽抽提液,分离出一种能溶于水和稀酒精、不溶于浓酒精、对热不稳定的白色无定形粉末。这些粉末像麦芽本身一样,能将胶状的淀粉转化成糖,主要是麦芽糖。把它与淀粉共同加热到65~70℃ ,淀粉迅速分解为糊精,加热到 100℃ ,它则会失去对淀粉的水解作用。 1878年,德国科学家Kühne提出 enzyme—从活生物体中分离得到的酶,意思是“在酵母中”(希腊文)。希腊字“en”,即英文的“in”,意思是“在…内”,“zyme”的英文意思是“yeast”,即酵母菌。;小插曲 19世纪,Pasteur和Liebig学术长期争论 1857年,法国化学家和微生物学家Pasteur认为没有生物则没有发酵。 德国化学家Liebig认为发酵是由??学物质引起的。提出发酵过程酵母起着机械作用。认为在酵母发酵混合物中腐败的东西发出某种振动,使糖原子被置换,它们重新排列,形成了乙醇和二氧化碳。这种观点把酶看成与化学催化剂完全相同的物质,两者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但胃蛋白酶的命名者施旺认为,酶的作用与生命活动有关。 此争议由德国学者Buchner兄弟于1896年解决。;Buchner兄弟的试验: 用细砂研磨酵母细胞,压取汁液,汁液不含活细胞,但仍能使糖发酵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证明:发酵与细胞的活动无关。; 酶 活细胞产生的,能在细胞内外起作用的(催化)生理活性物质。 enzyme — organic chemical substance (a catalyst) formed in living cells, able to cause changes in other substance without being changed itself. 酶的化学本质?;3.酶学的迅速发展(理论研究) (1) 酶的化学本质 德国化学家R.Willstatter的错误观点。 1915年, 阐明了在绿叶细胞中以三比一的量存在的叶绿素A及B,都是镁的络合物,获诺贝尔奖。由于不能将酶提纯而错误宣称酶不是蛋白。 1926年,美国康乃尔大学“独臂学者” Sumner(萨姆纳)博士从刀豆中提取出脲酶结晶,并证明具有蛋白质的性质。 1930年,美国的生物化学家Northrop分离得到了胃蛋白酶(pepsin)、胰蛋白酶(trypsin)、胰凝乳蛋白酶(chymotrypsin)结晶,确立了酶的化学本质。;已经鉴定的酶有8000 种左右,其中绝大多数已经制成结晶。人们相继弄清了溶菌酶(129个氨基酸)、蛋白酶(241 个氨基酸)和羧肽酶(307个氨基酸)等的结构及其作用原理。 ;(2) 酶学理论研究 1890年,Fisher——锁钥学说。 1902年,Henri——中间产物学说。 1913年, Michaelis 和 Menten——米氏学说。 1958年, Koshland——诱导契合学说。 1960年,Jacob 和 Monod——操纵子学说。;Characteristics of enzyme active sites Lock and k

文档评论(0)

peili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