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改革变法风潮和秦国的历史机遇 课件(人教版选修)
* 第二单元 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的历史机遇 课标要求 1.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包括齐国管仲改革、楚国吴起变法和秦国商鞅变法等改革事件在内的大事名称。 3.确立顺应时代潮流、追求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 西周.镐京 东周.洛邑 西周.镐京 东周.洛邑 一、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背景 1.经济: 农业生产的发展(铁农具和牛耕); 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商业日渐活跃. 2.政治:社会阶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化. 阶级关系的变化: 上层建筑的变化: 农工商业的发展,促进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出现新兴地主阶级和自耕农; 封建专制统治→奴隶主贵族制度; 选贤任能、奖励军功→世卿世禄; 俸禄制→封邑制; 中央集权制→君主与贵族联合执政; 一、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背景 3.军事: 春秋时期争霸: 战国时期兼并: 4.文化: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 背景: 表现: 富国强兵成为改革的动力. 百家争鸣 (其中, 学说成为诸侯国变法的思想武器) 经济发展、社会大变革、宽松的文化氛围. 社会的发展 铁器、牛耕的使用 私田增多 井田制瓦解 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变革 各国展开变法 封建制度确立 生产力 决定 生产关系 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 决定 结构 一、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背景(经.政.军.文) 二、风起云涌的改革和变法 1.春秋时期改革: 目的:富国强兵,为争霸奠定基础; 内容:任用贤才,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增 强军事; 特点:在维护旧制度前提下进行。 齐国管仲改革:“相地而衰征”; 鲁国改革:“初税亩”。 一、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背景(经.政.军.文) 二、风起云涌的改革和变法 1.春秋时期改革 2.战国时期变法(改革): 目的:建立、巩固地主阶级的专政,完成统一 内容:废井田,承认土地私有,废除奴隶主 贵族特权,实现中央集权; 特点:封建制度取代奴隶制度。 背景 著名变法 阶级基础: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 动力:富国强兵,称雄天下。 李悝在魏国变法(内容、作用); 吴起在楚国变法(内容、作用)。 三、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商鞅变法的背景) 1.前提基础: ①秦穆公称霸西戎; ②秦献公改革。 2.主观因素: 秦国国君权力较集中,旧势力相对薄弱; 秦国比较认同注重实用、讲求功利的法家学说; 秦国充斥尚武精神; 秦孝公奋发图强并受到商鞅的辅佐。 3.客观因素: 前4C长期扼制秦国的晋国分三家,力量大大削弱; 中原士人追求建功立业为秦国变法提供可能性。 一、了解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1、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总特征:从奴隶制过渡到封建制;由分裂趋向统一。) 经济上:铁犁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 政治上:新兴地主阶级形成并力量壮大,要求掌握政权,发展封建经济,纷纷进行改革变法。 军事上:春秋争霸,战国兼并,诸侯割据混战。 思想文化上:文化繁荣,百家争鸣,其中法家学说最合乎当时社会发展的需求,成为改革变法的思想理论武器。 2、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和变法 (一)春秋时期的主要改革:齐国的管仲改革:“相地而衰征”,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的好坏征收赋税,实质上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鲁国的“初税亩”: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和私田,一律按亩收税。这就公开承认了土地私有。 性质:奴隶主阶级的改革。(经济基础的变革) 意义: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促进了土地国有制向封建土地私有制的转变。 (二)战国时期的主要变法:李悝在魏国的变法;吴起在楚国的变法;秦国商鞅变法。 性质:地主阶级的改革。(侧重于上层建筑的变革) 意义:通过改革完成了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 战争频繁 思想文化繁荣 春秋改革 战国变法 商鞅变法 秦的统一 1.春秋与战国改革的不同之处主要是 A.内容不同 B.方式不同 C.发动者不同 D.性质不同 2、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实质都是要( ) A、建立地主阶级专政 B、发展封建经济 C、逐步承认土地私有 D、消灭奴隶制残余 3、管仲改革期间,某贵族拥有封地300亩,另辟新荒地200亩,按当时的规定,他应该向国家交纳赋税的田亩数是( ) A、300亩 B、200亩 C、500亩 D、100亩 4、下列事件,不属于封建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的是 A、管仲改革 B、李悝
文档评论(0)